在百無聊賴的長草期,我打算代入管理層的視角去觀察一支球隊。
第十六期,我打算談談火箭。
雖然火箭已經(jīng)遠離季后賽舞臺兩年,但徹底清空舊部、并選中杰倫-格林的上季才是重建的元年。
20勝62負的墊底戰(zhàn)績依舊難看,但用戰(zhàn)績評價一支重建球隊如同用高價去評價茅臺一樣違和,因為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事兒有沒有辦成。
火箭有辦成重建元年該辦的事兒嗎?我認為答案應該是予以肯定。
現(xiàn)階段火箭的首要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積累天賦,并且用正確的方式培養(yǎng)他們。
首先,他們得到了杰倫-格林這一名建隊基石,還有申京、克里斯托弗、小凱文-波特這些有不俗想象空間的潛力股。同時,也通過內部競爭挑選出了泰特、加里森-馬修斯、小肯揚-馬丁這些能夠派上用場的戰(zhàn)斗力。
其次,盡管這些年輕人輸多贏少,但你能夠在他們身上看到一些積極的東西:
雖然在擺爛,但沒有躺平。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的方式也許更能體現(xiàn)火箭拒絕躺平的姿態(tài),下列的兩張圖表清晰展示出火箭各項數(shù)據(jù)指標的優(yōu)劣。
通過圖表不難看出,塞拉斯嘗試讓自家的年輕人在擺爛的過程中保持積極自信,拒絕讓輸球毀掉球隊的斗志。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他們打得很快(全聯(lián)盟回合數(shù)第3)、很有侵略性(造犯規(guī)第1)。
這樣的年輕球隊就算輸球,也會很討喜,同時也是在積累正向的球隊文化。
這就像是栽樹,你要在栽下種子的那一刻就開始思考未來,而不是等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以后再做計劃。
培養(yǎng)球隊也是一樣,你不能等核心球員都成長起來了,才想起來“喔,現(xiàn)在應該培養(yǎng)贏球文化了”,那樣就太遲。
待核心球員都開始結束新秀合同,拿起高薪了,屆時應該進入到發(fā)力爭勝的階段,而不應是仍在試錯的練習階段。
畢竟,頂著核心球員的底薪摸索球隊體系和贏球文化,那樣的成本也太高了吧?(說的就是你,薩克拉門托國王)
縱然火箭有積極的地方,但也存在年輕球隊的通病,雖然表面看起來很積極,但效率卻是極低。球隊的戰(zhàn)術體系盡管有個形狀,但內里的核心還是過于粗糙了,沒人能真正組織起有效的進攻。
對照這些數(shù)據(jù)你就明白我在說什么——火箭回合數(shù)聯(lián)盟第3,但快攻得分只排在第16而已;場均三分命中數(shù)量第7很漂亮,但用了聯(lián)盟第4多的出手,因為他們的三分命中率只排在第20……
助攻墊底,失誤最多,這樣的球隊效率顯然無法高起來……
防守端的表現(xiàn)更能展現(xiàn)火箭“熱情滿分,效率欠奉”的特性,他們在壓迫方面可以有所建樹(搶斷第17,造對手失誤第12),但單防效率墊底,每百回合丟分也是聯(lián)盟墊底……
而且,蓋帽不錯(第15),但內線防守的指標卻幾乎全是墊底。這也許是他們果斷送走伍德的原因吧?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假如以管理層的角度思考,目前火箭要做的事情就是——積累天賦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贏球文化和更立體的陣容。
對內做好紀律性的管理,對外尋找引援補強的機會——也許,是一個好控衛(wèi),或者一個好中鋒……
如何進行具體的補強?
今年夏天的火箭幾乎換了半支球隊,而這番大動作是否符合他們的目標呢?我們不妨來理一理。
火箭的第一炮先是把伍德送到了達拉斯,而這筆交易沒有換回選秀權,也沒有什么值得培養(yǎng)的年輕人(作為添頭的小溫德爾-摩爾也被拿去當作籌碼交易泰泰-華盛頓),不難看出這是一筆完全為了騰空間的交易——但不是騰薪資空間,而是騰陣容空間,為正選之人騰出位置。
買斷沃爾也是相同的邏輯,火箭在盡一切努力排除與重建無關的人員,這是重塑球隊文化和球隊紀律的第一步。
反過來說,火箭也在盡一切努力增加能夠為重建階段增光添彩的球員。
選秀大會上得到的探花小賈巴里-史密斯、17順位的塔里-伊森、29順位的泰泰-華盛頓,都符合“積累天賦”的出發(fā)點。還有3年2063萬續(xù)約的泰特,也是能夠與一眾天才共同成長的年輕戰(zhàn)斗力。
小賈巴里-史密斯和伊森的加入,讓火箭有了鋒線上的主心骨,不必讓埃里克-戈登勉強搖擺到三號位,也不至于把天賦欠奉的加里森-馬修斯和小肯揚-馬丁趕上架。
而且,小賈巴里-史密斯可以作為防守端的核心培養(yǎng),給火箭孱弱的防守體系一個可以被期待的錨點,讓塞拉斯提倡的紀律性有落腳之處。
如果塞拉斯新賽季從撤下埃里克-戈登,讓伊森出任首發(fā)三號位,火箭則可以排出格林+伊森+小史密斯的高側翼防線,在保持防守壓迫性的同時提高單防效率。
假設伊森能夠提早兌現(xiàn)天賦,站穩(wěn)首發(fā)三號位,火箭甚至可以早一些把埃里克-戈登交易出去。
老戈登的經(jīng)驗和鎮(zhèn)場作用固然有用,并且他下賽季2091萬的到期合同仍是火箭重要的窮人線“占位符”,但我們還是要考慮性價比最優(yōu)的方案。
通過交易,好像也可以換來同等薪資的“占位符”。如果,火箭還能能趁戈登行情不錯的時候換來一些選秀權,那更是效率最大化了吧?
假設火箭換來的還是一份到期合同,那明年夏天還可以騰出2000萬的空間,在自由市場尋求年輕的、有價值的戰(zhàn)力予以替代。
這既彌補了陣容缺口,也填了薪資空間,還提升了球隊的想象空間,不是一舉三得嗎?
雖然火箭在冊球員有18人之多,但真正與球隊未來捆綁在一起的,似乎也只有格林和小史密斯兩位太子爺。
換言之,各取所需的交易仍在進行時,我們大概率會看到一些球員會被送走。比如伍德交易中來到休斯頓的五人組,也比如加里森-馬修斯或者小肯揚-馬丁這兩份無保障合同(裁掉就太可惜了,不如拿去零錢換整,就算只能換到選秀權也好)。
理想情況是,火箭能集合球員零錢換整,通過交易得到一些適合球隊體系的年輕拼圖。
亦或者,像上賽季的鵜鶘一樣,換來一名能凝聚團隊、帶動整體的“CJ-麥克勒姆式組織者”。
畢竟,小凱文-波特雖然天賦高,但他看起來并不適合作為杰倫-格林的后場搭檔。
火箭應該讓更穩(wěn)重的控衛(wèi)擔任體系的發(fā)動機,比起大核打法的小波特,我認為更偏串聯(lián)組織的控衛(wèi)才是格林的理想型。而且,把眼光放長遠一點,這有助于避免日后球權的沖突和戰(zhàn)術角色的混亂。
整頓更衣室,重塑贏球文化,從當下就要開始了呀!
強扭的瓜不甜,讓小波特趕鴨子上架很難得到理想的結果。小波特天賦雖高,但情緒管理欠奉的他很難把一支球隊扛在肩上。
假如我是一支球隊的管理者,我斷然不會把充當場上大腦的控衛(wèi)角色交給一個中場休息在更衣室內訌,然后撂挑子走人的球員。除非,我想毀掉這支球隊。
也許,第六人才是小波特更好的歸宿?
在我看來,我們能看到的東西,火箭高層肯定也看得一清二楚,縱然斯通再喜歡小波特,也無法否認在他身上存在與體系核心相悖的天然短板。要不,你就把這些問題徹底扭轉,要不就把他置于更次要的戰(zhàn)術位置上,否則只會害了球隊。
如果前后都做不到,而且小波特對自己下一份合同的心理價位并不低,那么還不如干脆在交易市場上尋求新的機會——更穩(wěn)重更高效的控衛(wèi),也許是能夠盤活火箭隊的新血液。
魔術那邊控衛(wèi)都多得能打麻將呢,火箭是不是能為他們分分憂呢?薩格斯和富爾茨,也許是火箭可以去嘗試的目標。
又或者,火箭可以把賭注押在泰泰-華盛頓身上。但過渡期用一個老兵頂上,并且傳幫帶,為年輕人上課。像麥康奈爾這樣的熟男控衛(wèi)就是不錯的選擇。
在控衛(wèi)之外,火箭的另一塊短板在中鋒位置上。新賽季申京必然會承擔更多任務,火箭也的確可以期待他的天賦,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土耳其人在防守端好像沒什么想象空間吧?
他的定位更像是小薩博尼斯,而小薩博尼斯身后要有邁爾斯-特納給他擦屁股。換句話說,火箭是否應該考慮一攻一守的雙塔配置,而不是讓申京站5號位的一大四小呢?
我的意見是,后者也許行不通。因為小史密斯雖是防守悍將,但他的防守天賦更多體現(xiàn)在外線的纏斗,而不是籃下的協(xié)防護框,他不是杜蘭特式的側翼中鋒,而是大橋式的外線蜘蛛人……(未來有沒有機會演化成杜蘭特?不好說)
前面已經(jīng)提過,火箭上賽季的內線防守指標簡直是慘不忍睹,伍德+申京尚且如此,更別說申京獨挑大梁了?
當然,火箭可以嘗試把加魯巴和泰特變成那個改善內線防守的因子。但很現(xiàn)實的一點是,身高局限了他們的護框水平。
所以我認為,如果市場上出現(xiàn)優(yōu)秀的護框型五號位,火箭絕對要積極爭取。比如近日要價2首輪的馬刺中鋒珀爾特爾。
而奧蘭多那邊,還有上限更高的選擇。只能在班凱羅和溫德爾-卡特身后撿漏的魔術中鋒班巴,在年齡和戰(zhàn)術角色兩個層面都很對火箭胃口,也許火箭可以嘗試和魔術來個資源置換(順帶把控衛(wèi)問題也一并解決就更好了)。
大家可以想象,假如上述計劃通,屆時控衛(wèi)和中鋒人選都更合理的火箭,是不是路越走越寬了呢?
球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爭冠離火箭還有些遙遠,畢竟他們還處在重建的第一階段中,怎么穩(wěn)定的贏球才是更務實的短期目標。
而火箭也的確需要開始贏球,因為2017年費蒂爾塔用22億收下火箭可不是為了看擺爛,而是為了賺錢。疫情的停擺和哈登出走導致的擺爛,這兩次黑天鵝無疑打亂了他的經(jīng)營計劃。
他當然知道火箭會進入重建期,但沒想到重建期因為哈登的出走而提前。再疊加疫情的影響,把頭幾年大賺特賺的預期全都打沒了。
根據(jù)統(tǒng)計,截止至20-21賽季,費蒂爾塔通過經(jīng)營火箭回收了3.4億美元,那么還剩18.6億才能回本。
假設火箭每年有1億利潤,那也要差不多19年才能收回成本。鑒于過去每年正常情況下經(jīng)營有30%利潤率,那就是每年至少要有3.33億收入——相當于火箭巔峰的18-19賽季,那一年他們有3.48億的營收。
20-21賽季,火箭疊加擺爛和疫情的影響只有2.23億收入。也就是說,費爾蒂塔對下屬的要求大概率是盡可能將球隊的營收能力提升到與原來相近的水平,好讓回本的時間不要太遙遠。
而且,隨著2025年新轉播合同的實施,費爾蒂塔絕對會想抓住這個熱度,打響球隊的品牌,大撈一筆。
火箭有富饒且忠誠的球迷群體,有大球隊的底蘊,也有未來的明星杰倫-格林。
那么,就差喜人的戰(zhàn)績了。
2025年夏天,今年的三名新人仍在執(zhí)行新秀合同,火箭也僅有他們三名球員合同在冊。假如火箭并沒有在這期間亂簽大合同,那么他們將會有1-2份的頂薪空間可以在市場上大展拳腳。
如果在2025年夏天之前火箭展示出崛起的潛力,甚至已經(jīng)靠著年輕的班底打進季后賽,證明他們有可靠的體系與爭勝的決心,那么以休斯頓的吸引力,筑巢引鳳并不是說說而已。
那么,再繼續(xù)假設,如果火箭能招募到1-2名當打之年的球星,然后在帽上續(xù)約杰倫-格林和申京,一支西部豪強不就冉冉升起了嗎?
換句話說,現(xiàn)階段火箭最主要的矛盾便是——如何在掙錢的機會來臨前,把一切都給準備好……
而火箭,能準備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