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靈泉寺由于疫情期間開荒種菜收成太好,在線尋有緣人采摘蔬菜。此舉引發(fā)社會關注,其官微逗趣接地氣的風格打破了大家對寺廟的固有印象,成功“出圈”。靈泉寺一名義工告訴澎湃新聞(),對于網友們的熱情感到意外,“以后可能會多嘗試以年輕人的方式來微博發(fā)文互動,和大家廣結歡喜緣?!?/p>
6月10日中午,武漢靈泉寺官方微博發(fā)文稱,疫情期間為自救而開荒種蔬菜,不料開荒面積太大,種菜太多,供過于求,實在吃不完,所以暫時限量對外采摘結緣一部分,限武漢本地上門現場采摘,并保證所有蔬菜都是純天然、無農殘。
靈泉寺官微6月10日中午發(fā)文尋人摘菜
帖子發(fā)出后,網友們紛紛留言,“這不會就是小說里,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的帶有靈氣的蔬菜了吧”、“勤勞過了頭,種多了,機會難得,武漢本地的朋友去饞修吧”、“哇塞哇塞,好圈粉,我也想吃聽佛經長大的蔬菜”……
部分網友留言截圖
當天下午,靈泉寺官方微博再度發(fā)文:祈求大家冷靜,菜園的菜已經不夠薅了,不然寺院下個月也要買菜吃了。
圖 靈泉寺官微呼吁大家冷靜
靈泉寺的一名義工告訴澎湃新聞,微博發(fā)出1小時后,報名人數之多完全超出了預期,“說實話,我們當時只以為周邊的信徒會來,沒想到引起了網友們的熱情關注”。
據上述義工介紹,短短幾小時內,包括團體、家庭和個人在內就已經有100多號預約(每個單位一個號),所以總人數可能會數百??紤]到蔬菜數量有限,當天就關閉了報名通道,目前采摘日期是截止到6月21日,后期還會根據采摘情況進行調整。
據了解,6月11日,第一批預約成功的采摘者已經在義工的帶領下開始采摘,按照要求,共計10人,每個人只能采摘5—10kg以內。
6月11日第一批預約者正在采摘
采摘者展示采摘成果
受疫情影響,自1月25日起,靈泉寺暫停開放。寺內義工介紹,靈泉寺內之前有一片很小的菜地,僧人和義工會在里邊零散種植一些白菜,但產量極低。今年二、三月份時,寺廟蔬菜采購遇難,于是就想辦法自救,周邊村民向寺院支持了二十多畝左右的荒地進行開墾種植,品種也很豐富,有豆角、茄子、青椒、番茄、黃瓜、苦瓜等時令蔬菜,后來又加種了一些香瓜、西瓜之類的水果。
“具體種了多少我們沒有估計過,就想著把地種滿,到現在為止產量其實也沒有做過總的統(tǒng)計,之前也捐贈過一些蔬菜,但現在還有大量剩余,湖北的梅雨季也來了,蔬菜沒辦法做成干菜,所以就想法把這些菜以結善緣的形式進行處理,也是行好事。”靈泉寺的義工說道。
對于大家比較關注的“菜地里放著念經文的播經機,24小時給予蔬菜熏陶”的做法,這位義工坦言,寺院里的播經機有很多,在種菜的時候僧人和義工也想聽經,所以菜地里也放了幾個,其實很簡單,沒有其他寓意,看到大家這么喜歡也挺高興的,希望大家采摘也都能歡歡喜喜,心有所向。
靈泉寺微博截圖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從發(fā)文尋有緣人摘菜到今天,靈泉寺官方微博粉絲增加了數千人,粉絲都比較積極留言互動。靈泉寺的義工表示,對于“出圈”很驚喜,“從沒想到大家這么喜歡我們的表達方式,以后可能會多嘗試以年輕人的方式來微博發(fā)文互動,和大家廣結歡喜緣?!?/p>
關于接下來的計劃,她表示暫時還沒有特別的計劃,農禪并重,也農禪一體,種菜就好好種菜吧,我們做好當下的事,因上努力,“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果上就隨緣了”。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靈泉寺初建于公元749年,毀于明清朝,位于東湖高新區(qū)之龍泉山玉屏峰東麓,風景秀美,乃建寺安僧之寶地,是武漢乃至華中地區(qū)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2001年12月重建后,現在的靈泉寺是僧眾學修道場。
另據咸寧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官網2020年5月28日發(fā)布消息,5月25日下午,咸寧市佛教協(xié)會第7次“守望相助 攜手抗疫”互助活動暨武漢靈泉寺“百寺幫扶”活動在潛山寺舉行。本次互助活動共對全市30家生活困難的寺廟進行了幫扶,向每家寺廟援助了1000元現金、100斤大米、50斤面粉、10斤油和防護口罩。所有物資均由武漢靈泉寺捐贈,援助物資及善款總價值約45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