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朋友還記得2014年發(fā)生的馬航MH370失蹤事件,在整整8年后,這起事故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一大“未解之謎”。
而隨著一份最新的分析報告出爐,此前外界對此次事故是飛行員刻意讓飛機墜毀的猜測,似乎正在變成事實。一旦這個說法成真,則意味著與馬航事故相關的所有陰謀論,都將被推翻。
圖注:馬來西亞航空客機
據(jù)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近日,有關人員在馬達加斯加島的一名漁民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破損的起落架艙門。這塊飛機殘骸是這位漁民在2017年時發(fā)現(xiàn)并帶回家中的。從艙門的破損情況上看,在墜入大洋之前的最后幾秒,MH370應該是放下了起落架。這證明,即便是在事故的最后階段,仍有至少一名飛行員能夠正常操控飛機。
但有關人員指出,放下起落架,并不是飛機墜海前,飛行員的正常操作。因為放下起落架,非但不會增加墜海時的安全性,反而會增加飛機突然解體的可能性。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MH370事故的撲朔迷離。
圖注:有關人員展示起落架艙門殘骸
2014年3月8日,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在起飛一小時后,馬來西亞空管移交越南空管的交接過程中,與地面失去了聯(lián)系,然后便不知所蹤。在事故發(fā)生10個月后,馬來西亞方面正式確認,這架客機已經(jīng)墜毀,包括154名中國乘客在內的機上239人全部遇難。
雖然馬來西亞以及我國一直都沒有放棄搜索殘骸,但在廣袤的南印度洋上,想要找到一架可能已經(jīng)解體并沉入海底的失事客機,又談何容易。直至今日,各方都還沒能確認這架客機的具體失事位置。外界現(xiàn)在只能根據(jù)相關國家軍用雷達的跟蹤數(shù)據(jù),以及在法屬留尼汪島等印度洋島嶼上發(fā)現(xiàn)的,被洋流帶上岸的機身碎片,推斷這架飛機最終是墜毀在了南印度洋上。
圖注:在法屬留尼汪島發(fā)現(xiàn)的MH370殘骸
對于這起事故的原因,外界也是說法不一。有說是飛機遭遇劫持的;有說是地面工程師操作失誤,導致飛機內缺氧,乘客與駕駛員昏迷的;更有陰謀論的觀點認為,客機是被某國擊落的。而此次客機在墜海前放下起落架的新證據(jù),其實是佐證了一種廣為流傳的觀點,即此次事故是飛行員刻意為之,主動與地面切斷了聯(lián)系,并讓飛機最終墜毀到了南印度洋上。
此前就有消息稱,MH370航班的機長扎哈里·艾哈邁德·沙阿是一個疑點重重的人物。此人是馬來西亞反對黨領導人安瓦爾·易卜拉欣的忠實支持者。而就在MH370事故前一天,馬來西亞法院剛剛認定易卜拉欣的一項性侵罪名成立,他將無法繼續(xù)擔任公職。因此,這起事故背后極有可能與馬來西亞政壇的內斗有關。
圖注:MH370航班機長扎哈里·艾哈邁德·沙阿
對于這一說法,馬來西亞方面尚未給出確切的答復。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與地面失聯(lián)之后,MH370的活動軌跡,不像是處于無人駕駛狀態(tài)。這架飛機不光是關閉了通信系統(tǒng),還關掉了應答器等追蹤系統(tǒng),讓自己在民航的地面指揮人員面前進入“半隱身”狀態(tài)。
外界只能利用軍用雷達數(shù)據(jù),一窺此后航班的活動軌跡。
按照馬來西亞軍方公布的信息,MH370在失聯(lián)后,第一時間便做出了在軍中才會出現(xiàn)的“戰(zhàn)術規(guī)避動作”,快速爬升到了1.3萬米的高空。而波音777客機常見的飛行高度是在1萬米左右。外界猜測,此舉一方面是為了避開其他民航客機,另一方面是為了造成客艙缺氧,減少乘客與地面取得聯(lián)系的可能。
圖注:MH370航班的大體活動軌跡
此后,這架飛機便開始降低高度、不斷轉彎,直到在南印度洋上空徹底失蹤。而在這一路的轉彎過程中,飛機一直在有地面航標燈的區(qū)域活動。馬軍方人士據(jù)此指出,MH370在失聯(lián)后,必然是在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牌飛行員駕駛下的。再加上在MH370飛行任務之前,這位時年60歲的老牌機長,曾在自己家中搭建飛行模擬器。這一航班是被機長劫持的論斷一直很有市場。
此次放下起落架的最新證據(jù)出現(xiàn),也讓更多地人認為,MH370事件是一起精心策劃的空難事件。但仍有反對者指出,放下起落架可能不是飛行員所為,而是飛機出現(xiàn)了機械故障。
圖注:MH370事故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還需要尋找更多地證據(jù)
總體而言,雖然MH370的真相到底如何,外界現(xiàn)在仍難以達成一致。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都將矛頭指向了航班的機長。如果未來有更多地證據(jù),能夠證明這種猜想就是事實,那么對于全球航空業(yè)都將造成沖擊。如何防止飛行員劫持飛機,讓類似MH370的悲劇重演,必然成為全球航空業(yè)者們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