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鮮喵的第 2090篇吐血原創(chuàng)
喵族碼字員:老九 ??
Pengxx01·ACG
期待《三體》影視化,能帶領中國科幻再進一步。
豆瓣開分7.2,目前滑落到5.5(還有下降空間)。
作為科幻IP《三體》的首部改編作品,以及B站近幾年投入最多、量級最大的國創(chuàng)項目。動畫版《三體》,口碑算不上理想。
而熱度方面,作品2.4億的播放量,以及693.1萬「追番」的數(shù)據(jù),不僅比不了《咒術回戰(zhàn)》《國王排名》《鬼滅之刃》《間諜過家家》等爆款動畫,甚至不如同為B站、藝畫開天聯(lián)合制作的《靈籠》。
可能是期待值太高,動畫版《三體》這只「出頭鳥」,被當頭棒喝。
不過作品沒達到預期,B站和IP的版權方「三體宇宙」似乎沒受到太大影響。
先是B站,《三體》動畫 上線后公司股價飛升,10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就達到了115%,各大券商稱其為「三體現(xiàn)象」。
「三體宇宙」后續(xù)的影視改編計劃也有條不紊, 國內外兩版改編劇都已拍攝完畢,并預計在2023年上線。
值得一提的是,手握《三體》IP的「三體宇宙」。整個影視化的過程,基本就是在「渡劫」。所以經過了不少大風大浪,哪怕首部作品沒達到預期,公司的影視改編計劃,才算剛剛開始。
制作上沒有突破想象
《三體》動畫版的走低,從一開播就能看出端倪。
雖然還沒上線,動畫就獲得了380萬的追番數(shù)。開畫不久,播放量也很快突破1億。但作品第一個出圈的熱搜,竟然是 #三體建模 丑#。
按理說,動畫的制作公司「藝畫開天」,曾獲得過「金龍獎」(國內動畫領域的大獎),制作的動畫《靈籠》,也是B站的超級爆款,在制作和編劇能力上,都比較讓動畫的受眾放心。
加上網(wǎng)傳《三體》動畫的制作成本高達1.5億,每分鐘就得「燒」50萬左右,所以建模不行,確實是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可似乎是美術風格出了問題,《三體》的人物既寫實,又有一些《英雄聯(lián)盟:雙城之戰(zhàn)》的 厚涂感(通過厚色提高畫面的立體感)。
偏偏 兩種風格,作品都沒有做到極致。以及「藝畫開天」從《靈籠》開始,調色一直有偏灰的「末日感」。 所以整體畫面上,確實沒法滿足觀眾對《三體》這個架空世界,以及中國動畫最高制作水平的想象。
烹小鮮(pengxx01)在和業(yè)內人士對話時了解到,畫面制作的完整流程包括確立美術風格和概念設計、完成資產(制作時的各類素材)、Layout(分鏡設計圖)、動畫制作、打光渲染、合成處理等……
而美術風格作為第一步,對整部作品的審美影響巨大。“可《三體》動畫的美術風格比較模糊,導致整體布光較平。很難確定這場戲究竟發(fā)生在一天中的什么時段,觀眾也沒法產生代入感。”
除了美術風格的問題,《三體》動畫版在細節(jié)和大場面上處理的也不完美。
例如羅輯在大學上課時伸出手指,竟然有四個指節(jié),暴露了創(chuàng)作團隊不算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審判日號經過巴拿馬運河的大場面,觀眾也沒能看到想象中的震撼感;大學生等次要人物出場時,面部表情、人物動作僵硬,服裝上也沒有細節(jié)等等……
羅輯的四個指節(jié)是槽點之一
這些滲透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類似影視劇的粗制濫造,既降低了作品的觀感,也拉低了口碑。
改編同時勸退書粉和路人
不過單純的制作,還真不是《三體》被吐槽的核心原因。改編的失衡,才是導致作品口碑大幅下滑的關鍵。
一方面,《三體》動畫沒能討好數(shù)量巨大的原著粉絲。
可能是為了繞開原著的一些設定,可能是為了用大場面加強作品的商業(yè)性,在開篇留住觀眾,也可能是《三體》小說80多萬字的體量,影視化時必然有取舍。
動畫版《三體》,竟然跳過了原著第一部的大部分內容,直接以結尾暗殺所有「地球三體組織」成員,獲得「三體世界」情報的「古箏計劃」開篇。
隨后,劇情又順到智子封鎖地球物理學研究,人類陷入絕望,「面壁者」羅輯出場的第二部故事。
這樣改編倒不是毫無道理,《三體》動畫總負責人張圣晏就在采訪時說過: “選擇從第二部切入,是考慮到第二本書中的各種沖突、節(jié)奏相對較快,更適合影視化?!?/p>
可將第一部壓縮,設定和人物的鋪墊減少。本來是不羈中帶著冷靜的羅輯,成了爽文里的「廢柴」男主;因為復雜的經歷和情感,決定和「三體世界」建立聯(lián)系的葉文潔,也成了純粹的反派。
這些細微的調整,普通觀眾可能感受不到,但書粉多少有些接受不了。尤其在B站,粉絲們看過幾乎照著原著做的《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對改編的不滿自然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改編也沒降低普通觀眾的追番門檻。
造成這點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第一部的鋪墊,而《三體》作為科幻小說,難免有大量的專業(yè)名詞和概念需要解釋。
為了讓普通觀眾最快時間了解設定,制作方倒是有「點擊注釋查看詳情」的安排。但首先,不停地打斷觀看過程,本來就會影響體驗。其次,通過注釋了解「三體」的概念,拋出大量世界觀,觀眾的理解難度其實更大,也更容易被勸退。
再加上開篇出現(xiàn)了大量人物,觀眾理解和進入劇情的門檻,也被進一步拔高了,
其實除了上述的問題,《三體》改編最大的難度還是如何拍出原著對人性的刻畫,以及「逃亡主義」「黑暗森林」等更宏大的社會議題。
2021年11月,《三體》動畫版「跳票」時,藝畫開天創(chuàng)始人兼CEO阮瑞就曾表示: “雖然已經做了很多準備,但還是低估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p>
從成片看,這些需要大量劇情鋪墊的內容,確實沒有呈現(xiàn)在作品中。而這部分消耗,對作品的口碑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三體宇宙」還有哪些存貨?
雖然目前來看,《三體》動畫版有不少問題,5.5的豆瓣評分,遠遠低于大眾的預期。
但有作品上線,和之前版權方「三體宇宙」漫長又沒有結果的改編史比,已經走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畢竟萬事開頭難,動畫版只是《三體》改編的開始,只有拿著作品和觀眾對話,才能找出問題,提高后續(xù)作品的質量。
那手握中國科幻屆第一IP的「三體宇宙」,后續(xù)還有哪些項目呢?
首先,是已經發(fā)布預告片的《三體》網(wǎng)劇。
這部制作團隊打磨了四年劇本的作品,選角工作做得不錯,從預告片看,質感和原著理解也比較到位。如果能保持對「紅岸基地」以及葉文潔故事線等第一部小說的還原,有很大機會打響真人影視化的頭炮。
同樣已經殺青的,還有Netflix出品的美劇版《三體》。
作為全球最大的付費流媒體平臺,財力雄厚的Netflix在制作方面不會虧待項目,邀請《權力的游戲》編劇大衛(wèi)·貝尼奧夫和魏斯加盟,由中國香港導演曾國祥拍攝首集,為系列定調,也表明了公司對作品的重視。
如果作品能在第一季還原中國本土色彩濃郁的故事,那么后續(xù)更有國際性的故事,應該是這版的優(yōu)勢。
此外,早在2020年初,十月文化就宣布接手一部《三體》真人院線電影的承制工作,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執(zhí)導,原彩條屋影業(yè)創(chuàng)始人易巧和制片人魏蕓蕓任制片。
據(jù)悉,這版《三體》,和游族承制的電影毫無關系,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導演田曉鵬也將第一次嘗試真人電影的拍攝。
雖然這個項目暫時還沒有開機的消息,但全動畫的制作班底,在特效和美術上應該不會落在下風。
《深?!穭≌?/p>
除了上述已經確定的項目,根據(jù)「三體宇宙」的官方信息,已經確定會制作的 《三體》動畫續(xù)作、多個《三體》電影,以及《三體》系列IP游戲,都將在3-5年內問世。
而在這些作品上線前,《三體》兩部動畫的口碑反饋,尤其是觀眾的不滿,都可以成為新作的「養(yǎng)料」。
譬如忠實原著,比通讀小說再加以調整更有觀眾緣。又如慢下來好好講故事,把原著復雜的設定和概念,尤其是深刻的議題講清楚,比快節(jié)奏、大場面,更能滿足書粉和觀眾的期待等。
相信隨著作品的不斷問世,《三體》的影視化一定可以逐步滿足大眾對IP的期待。
結語
站在行業(yè)的角度,《三體》小說曾打破過中國人不會科幻創(chuàng)作的刻板印象,所以我們一直期待《三體》IP的影響力,能帶動更多投資入局,從而抬高國內科幻影視作品的制作水準。
目前看來,《三體》動畫在招商上的成功(B站4個貼片廣告),以及各個版本改編作品的順利推進,都在證明《三體》改編和中國科幻,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而作為觀眾,我們也期待科幻作品能越拍越好,擴充影視作品的類型。同時,期待「三體宇宙」能盡早找出改編《三體》的方法。
這部享譽全球的作品,值得通過光影,被更多人看到。
注:全文圖源網(wǎng)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