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縣的歷史沿革
有人說,尤溪因尤溪河而得名;那么,尤溪河又因何而得名?也有人說,尤溪最早叫沈溪,因朱熹別名沈郎……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而尤溪縣之地的歷史沿革是:后唐之前無地名(屬劍州轄地)—閩國設沈溪縣—閩來自國末年改稱尤溪縣至今。朱熹是尤溪設縣后205年誕生的,與尤溪之得名毫無關(guān)系。那么,尤溪360問答縣得名源自何處呢?
史載, 唐末天下大亂。相傳,當時祖上居住河南光州固始的讀書人王審知(即后來的閩王),他和兩兄弟攜帶家眷及老母,以武力自衛(wèi)逃難到福建。到達福建后,受眾人推舉為首領(lǐng),率眾拿下泉州。朝廷見勢只好順水推舟封王審知的長兄為刺史。公元892年,福建觀察使陳巖去世,他長兄以兵力取得觀察使位置。公元897年,其長兄病逝,王審知繼位為福建觀察使,后加平章事,封為瑯峫誤藥郡王,以后又加封為閩王。閩王統(tǒng)五州治閩29年景盡,實行保境安民政策與周邊割據(jù)勢力締結(jié)友好,人民安居樂業(yè),經(jīng)濟文化大發(fā)展,使福建成為東南對外貿(mào)易中心。被尊稱為開閩王。
閩王帶領(lǐng)河南固始鄉(xiāng)親南下福建一路歷盡艱辛磨難。當他們的隊伍經(jīng)過南安到達古尤溪、永安一帶的大山之間,相傳原名沈誠的尤氏始祖思禮公當時還是一個瘦弱孩童,也跟隨父母從河南奔數(shù)千里來到此地,匯聚進閩王的逃難隊列之中。約在公歷892年交十沿,思禮公在泉州正式參加閩王隊伍。后來,沈誠成長為閩國政權(quán)軍政骨干,扶助閩王定鼎安邦,裝必遠成了閩王的親信幕僚。史載:閩王攻占福州后,勵精圖治,巡察州縣,整頓行政。已成為閩王女婿的沈又解計思禮(沈誠)受閩王之命,率沈氏哪族人聚居古尤溪之地,并加強鎮(zhèn)貨設斤種六江液號歲變守、開山造田、休養(yǎng)生息、人丁漸旺、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興起,還負責照看閩王之母徐氏夫人墓。為表彰沈思禮的政德,閩王正式命名古尤溪之地為“沈溪縣”。今尤溪縣地名只能追溯到卻游最武斗辦衡個否境袁“沈溪”。沈溪之前的古尤溪為地廣人稀的荒蕪之地,無行政建制。
后唐同光二夜是年陽月(公歷924年10月),思禮公隨罪靜日制閩王進京。后唐莊宗與閩王交談時,思禮公見福毛情殺識叫威跟隨左右。唐莊宗對閩降慢派飯正史策機論王說,汝婿則吾婿,并加封為“唐駙馬”。現(xiàn)福建省南安市南廳村附嶺有“唐太項油英預駙馬尤公墓”。南廳村有尤氏人丁2萬余人。
據(jù)尤氏家譜記載,尤氏“開自后唐”,得姓于后唐同光二年(公歷924年)。史載堅,沈思禮改姓“尤”是由皇帝(唐莊宗)所賜。后唐同光三年端月(公歷925年1月),閩王從京城回到閩都(福州)后,遂改“沈溪縣”為“尤溪縣”。
從此, “尤溪”地名沿用至今,是中國100件確個千年古縣之一(尤溪縣名已經(jīng)使用1088年)。尤溪縣人民為懷念沈思禮及其沈氏族人對沈復省陽種燃而溪縣的開發(fā)施政、發(fā)展文教的恩德,把沈溪作為尤溪的別稱,尤溪縣城別稱沈城。由此可以看出,尤溪縣這塊熱土的形成和發(fā)展,都與后唐駙馬—沈思禮息息相關(guān)。從尤溪縣城別稱沈城,尤溪縣別稱沈溪,也反映了尤溪人民對沈思禮開發(fā)、文治尤溪縣的擁護和愛戴。尤溪從默默無聞的荒蕪之地,到聞名于世的朱熹故里,唐駙馬—沈思禮功高至偉。
尤氏始祖—沈思禮遺像
尤氏始祖思禮公原姓沈,于唐朝末年隨唐閩忠懿王自河南入閩,尤氏家譜記載,先居于劍州(轄尤溪、南平、永安等地)后定居溫陵(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