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時,葉秋臣的心情比較雜亂。
耳朵里插著吳青峰的歌,我最終還是沉下心來,寫完了以下這些文字。
大概是由于個人喜好和年齡的原因吧,整個《歌手2019》的舞臺上我最喜歡吳青峰。
他是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中,臺風是最自然瀟灑的一個,不著表演的痕跡,只是在享受。
說來慚愧,葉秋臣第一首聽蘇打綠的歌曲,不是他們本人演唱,而是來自2011年《快樂女聲》劉忻表演的《無與倫比的美麗》。此前雖然一直聽說有這個樂團,但卻沒什么機會去深入了解。此后,慢慢聽了許多蘇打綠的作品,如《我好想你》等大熱曲目,才開始逐漸熟悉了主唱吳青峰這個特別但卻魅力十足的聲音。
誠然,《歌手2019》的舞臺上不乏音樂圈的大拿,如劉歡和楊坤等老牌歌手。
但畢竟審美是如此主觀的事,所以這一篇文章我只想寫寫吳青峰在舞臺上表演的11首歌曲,以及這些歌曲在我心中的排名。
各花入各眼,如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
最后一名:第九期《那些花兒+望春風》——第四名
只說說為什么放在最后一位吧。
《那些花兒》這首歌,我更喜歡樸樹那個滄桑的聲音,而不是吳青峰這種細膩入毛孔的表達,雖然各有韻味,但依然有自己的偏好。而且唱“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里呀”的時候,因為曾經(jīng)的段子讓我總會想起火鍋里的涮肉,就從意境里被拉了出來,是我的錯。
再者,我對這種拼接類的串燒作品天生有些抵觸心理,勾起情懷的話則另當別論。雖然這兩首歌的旋律相稱,但因為閩南語大多數(shù)人聽不懂,所以覺得銜接不夠,若是單純《望春風》的話,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所以最后一名就給了這首。
坦白講,給這首歌墊底真的也很不舍,但畢竟是吳青峰和自己去比,只能說其他的競爭曲目太強了,權(quán)當我是雞蛋里挑骨頭吧,為了給自己一個讓它墊底的理由。
第十名:第十一期《花田錯》——第五名
喜歡那段rap,但感覺風格與他不搭。
第九名:第十期 《蜂鳥》——第四名
細節(jié)是領(lǐng)子上還有與歌曲對應(yīng)的圖案,很有心思。
整首歌的風格偏向輕快,非常上口,但意境稍嫌不夠。
第八名:第八期《地心》——第五名
鋼琴伴奏,聲音顯得干凈空靈。
但本首在當期的成績不佳,原因是觀眾對聲音的審美疲勞,而且曲調(diào)節(jié)奏偏慢,高潮不夠起伏,會讓人覺得冗長拖沓。
第七名:第二期《我們》——第二名
有種陷入自我救贖和懺悔的感覺,雖然聽的是別人的故事,但心碎一地。
你給過我答案,但是你已不在。
第六名:第五期《窗外的天氣》——第四名
像是在靜靜敘述一個故事,而我們都是傾聽者。
就像歌詞里的感覺,思緒滿地。
濕一地。
第五名:第四期《未了》——第三名
這首歌聽出了魅惑和性感,結(jié)尾的喘息聲仿佛將聽眾帶去了另一個世界。
用喇叭唱的歌詞更有一種切換年代感的味道,高音尖銳但不刺耳,是值得回味的一首。
第四名:第六期《Silence》——第二名
“可不可以讓我擁有”不斷重復,加深了印象。
還沒有反應(yīng)過味兒來,歌曲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感覺沒有聽夠。
第三名:第一期《燕窩》——第二名
亮相作品,這首歌是一個基調(diào),代表了吳青峰在這個舞臺上的基礎(chǔ),就像鄧紫棋的《泡沫》。
第二名:第三期《起風了》——第二名
思緒翻涌的一首,熟悉的聲音,熟悉的旋律,熟悉的糾結(jié)。
我一直掙扎在《起風了》和《逃亡》這兩首,哪一個是我心里的第一名,其實在我心里它們接近并列。
但葉秋臣實在太喜歡《逃亡》里找到答案的那種觸動,故此只能將這首屈居第二。
第一名:第七期《逃亡》——第一名
孫燕姿演唱的版本給我的印象很深,是在迷茫中尋找自我答案的感覺。
而吳青峰的這一版,則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發(fā)光。
總體而言,吳青峰的觀眾緣一直很好。
他作為串講人的確有一定的優(yōu)勢,相較其他選手而言對吳青峰的印象更深。
而且加上獨特的嗓音讓人一聽難忘,所以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在一共11期的節(jié)目里,他拿過1次第一名,4次第二名,從未跌出過前五名??v橫樂壇多年的楊坤和齊豫都拿過至少2次的第六名,楊坤甚至有1次的墊底,就知道吳青峰可以拿到這樣的成績絕非偶然。在同期的競爭對手里,也只有劉歡老師與他的成績相仿,實力不言而喻。
再者,吳青峰選擇的舞臺曲目中,從來不企圖以熟悉度去博取觀眾好感。許多人都明白,來一個全場大合唱比再久的排練和準備都有效,但用音樂作品來證明自己才是正道。其中除了王力宏的《花田錯》和樸樹的《那些花兒》之外,歌曲的傳唱度都沒達到大眾知曉的水平。在這樣的選曲上還能達到這樣的成績,顯得更為難得。
相信每個人心中的排名都不盡相同,以上只是葉秋臣的個人看法。
《歌手2019》的決賽在即,對吳青峰的最后一首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