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京劇丑角,大家都知道,有人問京劇丑角流派,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其實京劇丑角流派,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京劇丑角,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京劇丑角臉介紹
丑角是中國戲劇的一種程序化的角色行當(dāng),一般扮演插科打諢比較滑稽的角色。文丑以做工為主,武丑以武打為主。和凈角中的三塊瓦之間的區(qū)別不明顯。
丑角是中國戲劇的一種程序化的角色渣擾行當(dāng),一般扮演插科打諢比較滑稽的角色,由于傳說當(dāng)年唐玄宗喜好 演戲,下場演戲時就扮演丑角,在宮中,他為逗楊貴妃開心,親自扮演丑角,一代皇帝扮演丑角未免有損國威,于是就在鼻子上掛一塊白玉。
因此后來丑角臉上便抹上白粉,而且上場時丑角總是第一個被化妝,而唐玄宗被尊為中國戲劇界的祖師爺,所以傳統(tǒng)劇團的團長都是丑角擔(dān)任,中國戲曲學(xué)院的第三任院長就是名丑蕭長華先生擔(dān)納陪任。
擴展資料: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洞梁蠢置注重寫意,腔調(diào)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diào)藝人合作。
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diào)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diào),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nèi)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丑角
丑角和旦角分別指什么
戲曲神棗里有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dāng)。不同行當(dāng)又有著不同的分支,并且有著基本固定的表演人物和表演特色。京劇的行當(dāng)是經(jīng)過長期的提煉和規(guī)范,突出人物內(nèi)在特征并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劇與其他戲劇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
“丑”角演員又稱為“小花臉”,雖然與大花臉有點相像,但是表演風(fēng)格卻完全不同,更夸張幽默,每次丑角的出場總會帶來滿堂的笑聲。“丑角”又分武丑和文丑兩種。武丑扮演的通常是有武藝的江湖好漢,俠盜等,文丑多數(shù)是富家花花公子,衙門獄卒,小酒保,更夫等。
丑角在劇中充當(dāng)?shù)慕巧际怯哪瑱C警滑稽的喜劇人物形象,雖然不如其他行單嚴(yán)謹(jǐn)?shù)亲杂凶约旱囊?guī)范要求。丑角表演的特點除了身段動作外,更多的運用手、眼、身、步等藝術(shù)手段,揭示人物沒心世界的變化,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最具代表的是《徐九經(jīng)升官記》中的徐九經(jīng),容貌扮相丑陋,但是刻畫的人物形象不畏權(quán)貴為百姓伸張正義的正面人物。
“旦”角,即女性人物,通常也是劇中的主要角色。分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彩旦等。
花旦多數(shù)扮演的是青年女性,衣服上都是色彩鮮艷的式樣,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比如《西廂記》中的紅娘。青衣又被稱為正旦,以唱為主,動作幅度較螞棚小,穩(wěn)重。多數(shù)扮演的是中年婦女形象,溫婉端莊的賢妻良母正面人物。青衣的唱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辛苦的,很考驗唱功。例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武旦,顧名思義是身有武藝的江湖女子,表演上重翻打,重在武功,不重唱念。老旦,表現(xiàn)是老年女性,扮相、身段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唱腔與老生接近,但是具有女性溫婉迂回的韻味。旦角里的其他角色,都是根據(jù)劇情的要求而設(shè)立。每個角色的臺步,扮相,身段等都是不同的。但是又息息相關(guān),相輔相成。旦角的扮演者有男有女但是多數(shù)為男性。主要是因為男性肺活量大音域更寬廣。有些旦角聲腔唱法都是由男旦確立的。京劇的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云,都是男性。
在京劇的表演過程中,每個角色都有他自己的使命,每一臺表演都是由多個角色的配合完成。京劇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京劇藝游物拆術(shù)的隊伍中來,讓京劇傳播到世界各地。
我國戲劇丑角角色有哪些?
丑角是京劇的主要行當(dāng)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又名”三花臉”或”小花臉”,武丑又稱開口跳。文丑分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特點是在鼻梁中心抹一個白色陪轎嘩”豆腐塊”, 用漫畫的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喜劇特征。
京劇中的丑角:“丑”,扮演喜劇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上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又稱三花臉。傳統(tǒng)戲中丑腳扮演人物種類繁多,有語言幽默、行動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詐刁惡、慳吝卑鄙的人物。
按扮演人物 身份、性格和技藝特點,主要分“武丑”,“文丑”和“一般丑”三種。武丑是會武藝的丑角,又叫“開帆局口跳”這是因為要擅長念白和跳躍之故。文丑是不會武藝的丑角,常常是滑稽可笑的人物。年老詼諧的人物為“老丑”如《女蘆行起解》里的崇公道。
京劇中丑角表示什么意義?
京劇中丑角其實跟相聲中的捧哏差不多,他就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就是為了輔助主角的表演,通過插科打諢的方式來獲取笑料。做漏一般丑角就是為了搞笑和滑稽的表演的,但是丑角也是分為文丑和武丑,文丑其實就是利用抬杠的方式來幫助主角演出,而武丑就動作比較滑稽,要表演武打動作。
其實京劇中的丑角是很好辨別的,他們都散兆是大白臉,在臉中間會有一個圓圓的白色的,其實在一些表演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裝扮。比如雙簧表演,一般前面的人就會用面粉在面部蓋一個圓形,這就是跟丑角是一樣的,這兩者是差不多的。
丑角的發(fā)展其實跟唐玄宗有著分不開的關(guān)系,有的京劇社還會把唐玄宗當(dāng)作是祖師爺。當(dāng)時唐玄宗是很喜歡看戲和演戲的,平時看完戲以后回到后宮,就會在楊貴妃面前表演,就是為了讓楊貴妃開心。但是作為天子來扮演丑角還是有辱國體的。所以唐玄宗就在鼻子上掛了一塊透亮的白玉。
其實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有點掩耳盜鈴,擋住一塊白玉就看不出來是唐玄宗了,然后他就可以繼續(xù)扮丑角逗楊貴妃開心。后來丑角都在臉上抹白粉就是傳承了這里。而且因為唐玄宗扮演了丑角,所以在京劇社里面,丑角都是最先化妝的。而且很多京劇社的團長都是丑角,唐玄宗就是京劇里丑角的祖師爺,這兩者有分不開的關(guān)系。
京劇里面根據(jù)扮相的不同,丑角也有很多形式,比如媒婆、婦人、武純掘爛丑等等,形式還是很多樣的,都是劇目中搞笑擔(dān)當(dāng)。
京劇丑角名段有什么 ?
京劇講究“無丑不成戲”,但以“文丑”做主要角色的不多,除您已經(jīng)提到的,著名的還有:
《選元戎》、《敬德裝瘋》——程咬金 (補充:絕對屬于文丑,屬于箭衣丑 或袍帶丑)
《連升店》——店家
《十五貫》(昆曲)——婁阿鼠(不是文丑,但大名鼎鼎)
《群英會》——蔣干
等等
補充:
我一時不免掛一漏萬,漏了很多的名劇,如 “valli – 大學(xué)士 十六級”提到的那些,還有很多,干脆給您一個地址:
上面有鈕鏢先生“說丑鏈渣尺藝術(shù)”的視頻,很全面。
您所謂的“想知道名段”是指唱詞嗎?
摘《選元戎》幾段:
(程唱西皮搖板)奉王旨意征西涼,(接唱流水板)儲君遭困帥被傷, 只為回朝搬兵將,單身獨騎沖戰(zhàn)場。 (唱西皮原板)億昔當(dāng)年劫皇綱,長葉嶺前逞棚高豪強;三十六人結(jié)拜在賈家樓上,大反山東眾弟兄聚義在瓦崗。得逢真主把世降,(轉(zhuǎn)流水)眾家哥弟歸大唐。開國元勛公爵賞,保主江山似堯唐。眾家國公俱已喪,只剩下咬金年邁蒼??珊尢K海將王化抗,相隨儲君征西涼。那賊子兵多將又廣,掛帥元戎身被傷。梁亂我軍將富難抵擋,皇子君臣困鎖陽。因此上老夫單人獨騎把重圍闖,間朝搬兵見吾皇。催馬加鞭朝前闖,(接唱搖板)披星戴月馬蹄忙。
(程唱二黃散板)金殿上瘋了我舊時的情件,且把李兒評一評,眼前敗類尚不省,亡秦之續(xù)不待云。君既不分忠與佞,他還管什么臣不臣。倘若是蘇海乘虛進,要想太平萬不能。
謝謝
關(guān)于京劇丑角和京劇丑角流派的相關(guān)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