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傳出二次赴美IPO,到幾天前被曝警方上門,再到今天凌晨的停業(yè)公告,“催收巨頭”湖南永雄資產(chǎn)管理集團(以下簡稱永雄集團),半年時間極速隕落。
5月25日,“催收巨頭”永雄集團宣布,集團決定從當日起停業(yè)。
據(jù)媒體報道,其停業(yè)可能與近期以來集團衛(wèi)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團懷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陽分公司遭安徽警方介入調(diào)查有關。
在25日凌晨發(fā)布的《告全體員工書》中,永雄集團證實了這一消息,自稱4家分公司“179名員工被安徽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員工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批捕”。但在當日上午,該公告又被“發(fā)布者”刪除。
01 客戶遍布商業(yè)銀行和消金公司
成立于2014年4月的永雄集團,總部位于湖南長沙,分支機構覆蓋全國20多座城市,主要專注于商業(yè)銀行的信用卡應收賬款催收。
公司成立僅5年時間,永雄就已擁446億元在催逾期貸款,集團旗下員工超萬名,號稱“中國最大的拖欠信用卡應收賬款催收服務提供商”。
但據(jù)永雄集團總裁譚曼今年1月透露,公司2022年實現(xiàn)營收超8億元。這較其此前預計的10億元營收目標相差了20%。
永雄集團曾在招股書提到,合作客戶主要有商業(yè)銀行及消費金融公司。
其中銀行客戶中,包括了中國最大的10家銀行的7家。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深圳發(fā)展銀行等數(shù)十家金融機構都與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其消費金融公司客戶也不在少數(shù)。在黑貓投訴上,包括捷信消費金融、信用錢包、小鵝花錢等眾多公司的用戶表示曾被永雄集團暴力催收。
而且自2018年開始,永雄集團提供了更多的在線應收賬款催收服務。在2017年、2018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六個月里,永雄集團分別從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服務中獲得96.6%、80.5%和72.3%的收入。從在線應收賬款中獲得了3.1%、19.5%和27.7%的收入。
02 “暴力催收”“信息泄露”投訴量達200多條
2019年,永雄集團曾向美國證監(jiān)會遞交上市申請,后因“暴力催收”等質疑被推上輿論高點,撤銷IPO申請。而此前,永雄集團謀求上市已遭受兩次受挫。早在2015年,永雄集團就在籌備登陸新三板,后無疾而終,國內(nèi)上市無望后,在2018年開始將目光轉向納斯達克,之后曾先后三次修改申請文件。
在IPO之途屢屢受挫背后,是催收業(yè)務一直備受質疑。
“暴力催收”“泄露個人隱私”等問題,一度將其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值得注意的是,律師出身的老板譚曼出版了一本《中國債務催收行業(yè)立法研究》等著作,并在此基礎上出版了多篇文章,力圖將其合法化。與此同時,永雄集團也提出了“和諧催收”“科技催收”等一系列的號召,以期扭轉當前“暴力催收”局面。
但在許多人眼中,這一切都是為了支持永雄“催收王國”的合理存在。
此外,永雄集團也未能徹底杜絕違規(guī)的追繳行為。永雄一位代收人員肖某于2018年11月被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料的罪名判刑10個月。之前曾有一起由于永雄公司的一名雇員被懷疑有不法之事,導致該公司一位主要的顧客中止其在安徽省的業(yè)務。
截至目前,柒財經(jīng)發(fā)現(xiàn),新浪用戶服務平臺“黑貓投訴”顯示,關于永雄集團的暴力催款投訴量達243條。
其中,今年3月4日的一條投訴內(nèi)容顯示,捷信消費金融委托湖南永雄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暴力催收,該消費者稱,“他們打到了我家人手機上,透露了我的個人信息以及我的合同欠款信息,并且虛構我在湖南長沙購買手機分期不還錢,我本人沒有到過長沙,還引導我家人在微信上幫我償還我個人的信用貸款?!?/p>
一名信用錢包的用戶在4月18日投訴稱,受到了永雄集團的暴力催收和恐嚇。其提供的短信內(nèi)容中,永雄集團表示,因用戶拒不還款,將在12小時內(nèi)派人到村居委現(xiàn)場核資,并協(xié)同到訪親屬、鄰居家核驗其家庭經(jīng)濟狀況。還有一條信息宣稱,將張貼欠款信息明細到村居委公告欄。
還有用戶表示,因仍有部分余款未結清,永雄集團不僅將催收電話打給親友,還每日打到公司催收,導致他被公司勸退,失去了收入來源。
而有關暴力催收,銀保監(jiān)會在去年制定并發(fā)布的《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指出,銀行保險機構自行或者委托外部機構催收過程中不得存在下列情形:冒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名義實施催收;采取暴力、恐嚇、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實施催收;采用其他違法違規(guī)和違背公序良俗的手段實施催收。該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