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過年回家,來自祖國天南海北的同學們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對異鄉(xiāng)生活的吐槽,然后每每都是秋褲和暖氣牢牢把持著話題的中心:
秋褲是個啥玩意?
你們這兒沒暖氣?
小U作為一名“老”北方人,第一次得知自己的南方室友認為暖氣的運作方式是暖氣片在屋子里噴水蒸氣的時候內(nèi)心是這樣的:
當然了,鋼鐵它就是這么煉成的。南方同學在冬天室內(nèi)室外一個溫度的環(huán)境下,早就把抗凍的技能點加到了滿格。本來一直覺得南方很暖和所以大家都會很怕冷,結果一到冬天,大街上裹成粽子還瑟瑟發(fā)抖的,一個個的都是北方人……
所以在此我要引用美國作家Walker Percy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
Where there’s a chance of gain, there’s also a chance of loss. Whenever one courts great happiness, one also risk malaise.
好啦小U,猜到了大家肯定要說,這不明擺著就是英文版的“有得必有失”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眴幔繉ΠΠ?,下次寫篇英文作文啥的,記得用上啊。
?。ú贿^不要忘記魯迅先生也曾說過:)
開個玩笑,我國一代文豪魯迅先生是不可能說出這種話來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堂堂天朝偌大個地方,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點地域差異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大西洋上的小島國里的一片區(qū)域,面積還沒東三省大,也有著巨大的南北差異呢?而且不光是有,還有人把這事當小說寫出來了,寫出來了還出了名,出了名怎能被BBC放過!
因此就有了2004年一經(jīng)播出,火遍全英的劇情電影——《南方與北方》(North and South)。
哈哈,有的讀者可能會對這個譯名提出疑問了,這里可不是小U打錯了字或者翻譯錯了,雖然英文直譯成中文應該是“北與南”,但是為了符合中文的習慣,譯者還是普遍把該劇譯成了“先南后北”。
好了,說到這里,想必大家也知道小U所指的這片“彈丸之地”就是英格蘭了吧?英劇《南方與北方》共四集,單集時長58分鐘,對于刷劇狂人來說根本不過是一個上午的小事。
不過,不知道是名字不夠吸引人還是上映時間略早,這部劇雖然在互聯(lián)網(wǎng)還沒有像今天這么普及的年代于IMDb上收獲了8.7分的高分,卻在國內(nèi)沒有什么知名度,很多人也只聞其名。不過小U抱著百無聊賴的心態(tài)看完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熱愛英劇和英國文化的朋友絕對不容錯過的好?。。?!
該劇改編自19世紀英國作家伊麗莎白·蓋斯凱爾(Elizabeth Gaskell)的同名小說,初始連載于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編輯的周刊 “Household Words”,持續(xù)二十期,隨后成書出版,連書名也是在狄更斯的建議下由以女主角為名的《瑪格麗特·黑爾》(Margret Hale)改成了《南方與北方》。
然而,成書后約百年的期間,《南方與北方》一直不溫不火,蓋斯凱爾身為一名女性作家,也被認為是“缺乏恰當?shù)厝ソ鉀Q社會問題的必要男子氣概”。但是在20世紀下半葉,隨著女權主義的不斷興起,《南方與北方》終于再次受到了重視。
……慢著!
不是說好了是講南北差異的嗎?怎么還扯到社會問題上來了?
劇情簡介
大家莫急,南北差異這個問題就要涉及到劇情了。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中期的英國,瑪格麗特·黑爾原本作為鄉(xiāng)村教區(qū)牧師的女兒,在英格蘭南方的村莊赫爾斯通(Helstone)里過著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隨后由于父親的緣故舉家北遷,來到了北部城市米爾頓(Milton)。
在米爾頓這個從工業(yè)革命中發(fā)展起來的城市,瑪格麗特感到格格不入——不同于南方環(huán)境的溫暖舒適和人們的溫文爾雅,米爾頓陰冷而臟亂,充斥著粗魯?shù)墓と?,逐利的資本家和嘈雜的機器聲。在這里她遇到了工廠主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并對他對待工人的行為和方式感到極其不滿,然而桑頓卻從一開始就被瑪格麗特所深深吸引。兩人作為當時英格蘭南方和北方的代表,在互相質(zhì)疑對方的生活方式和維護自身所認同的價值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各自也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結局更是令人意猶未盡,充滿了對未來的想象。
臺詞:南北第一次碰撞
Margret: “You are mistaken You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outh.”
Thornton: “I think that I might say that you don’t know the North.”
女主男主
先上女主圖:
女主角瑪格麗特在原著中被刻畫的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不過劇組卻選中了十分耐看的Daniela Denby-Ashe作為其扮演者,顏值雖算不上驚艷,但是氣質(zhì)卻與原著中瑪格麗特正直、善良、勇于承擔和自尊心強的特點十分吻合,再加上過人的演技,還是成功征服了挑剔的觀眾們。
下面是男主:
哎?這桑頓先生的扮演者不是別人,不就是《霍比特人》三部曲中演索林·橡木盾的“大舅”李建軍嗎?刮了個胡子留個短發(fā)還真認不出來你了。
盡管一直遭到瑪格麗特的拒絕,桑頓先生這個人物形象卻贏得了觀眾的心。他成熟穩(wěn)重,堅韌不拔,行事有原則,最重要的是不管女主態(tài)度如何,他的那份深沉的愛始終沒有發(fā)生過改變。雖然沒有過多的言語,他還是希望能夠一直守護在瑪格麗特身邊。建軍在劇中的演技,也把桑頓的內(nèi)心戲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這笑容簡直了)
(這一點小愿望都不能滿足我嗎?)
英音?
如果你對英語語音十分感興趣,是一個“性感英音”的腦殘粉的話,那么這部劇也會重新刷新你對英音的認識。除了“抖森”和“卷?!边@種擁有聽了讓人耳朵發(fā)酥的語音的男神存在,其實英國內(nèi)部語音的分化是極其明顯的,甚至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存在讓你聽后覺得這根本不是英語的發(fā)音……
而這部劇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對比材料——除了有南北方的地域差異,貴族的RP(Received Pronounciation),在工業(yè)革命中興起的資產(chǎn)階級發(fā)音,以及工人階級的“隨性用語”,也都能讓大家了解英音的大概。
其實,“標準英語”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英國各地的英語變體本身就沒有對錯之分,現(xiàn)在大家接觸到的所謂“英式英語”,也不過是英國社會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的人,運用手中的權力,把自己的語言規(guī)定成了標準而已。在英國這種階級分化極其明顯的國家,人們甚至可以在交流中根據(jù)對方的英語發(fā)音,來判斷對方的階級歸屬。雖然這聽起來像一兩個世紀之前的事情了,但是現(xiàn)如今英國的階級仍然存在,而且分層更細了:
?。▊鹘y(tǒng)的階級劃分圖)
(2013年英國《獨立報》的英國社會階級調(diào)查報告)
觀前一覽
《南方與北方》不光是用來讓迷妹們舔屏李建軍的顏值,更重要的是劇組對社會生活細節(jié)的刻畫,給予了觀眾強烈的歷史代入感,能夠讓人真正走進那個時代的英國社會。不僅如此,該劇元素之豐富絕對可以滿足廣大觀眾的口味:
主題一:愛情
桑頓先生和瑪格麗特的虐戀直到故事的最后才有了結果,在電視劇中段,建軍同志誤解了女主的行為,腦子一熱跑到人家家里去表白,加上女主本身對他也存在偏見 ,建軍不但遭到了無情的拒絕,還挨了一頓罵,連張好人卡都沒拿到……
臺詞:心疼建軍一秒鐘
Thronton: “I don’t want to possess you! I wish to marry you because I love you!”
Margret: “You shouldn’t, because I do not like you and never have.”
?。ńㄜ妰?nèi)心:我不要面子的?。。?/p>
主題二:階級斗爭
想必稍微了解歐洲歷史的同學都知道,《南方與北方》成書的1855年那正是歐洲工人運動迭起的時期,雖然十二年之后馬克思偉大的《資本論》(Capital)才會誕生,但是馬克思寫就《資本論》的理論那可是來源于對社會的觀察。當然那時的英國也不例外: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已接近完成,資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斗爭,也就成了小說刻畫的主要對象之一,而且電視劇也高度還原了原著中工人罷工和抗議的場景。
臺詞:強硬的桑頓先生
Workers: “Will you send the Irish home?”
Thornton: “NEVER!”
主題三:南與北
英格蘭北部礦產(chǎn)資源豐富,因此在對煤礦和鐵礦存在巨大需求的工業(yè)革命時期,北方的一部分城市如曼徹斯特,利物浦等率先完成工業(yè)化從而發(fā)展了起來,但南方則仍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
這也導致了在整部劇中,南方和北方的色彩反差極其鮮明。南方始終陽光明媚,生機盎然,北方卻是一片陰冷的色調(diào),幾乎看不到晴朗的天空。雖然有藝術上的夸張存在,但是工業(yè)革命在當時確實對北方的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臺詞:瑪格麗特評價米爾頓
Margret: “Milton is very far from home, but it is quite and interesting and modern sort of place. There are at least 20 mills, all very prosperous, in and around the town, and is full of new industry of one sort or the other.”
主題四:社會現(xiàn)實
原著雖然飽含著對工人階級貧苦生活的同情,但是蓋斯凱爾夫人卻沒有站在無盡的階級斗爭一邊。在她看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是存在共同利益的,階級矛盾也存在調(diào)和的可能。因此,她塑造了鮑徹(Boucher)這樣一個在希金斯(Higgins)領導的工會和廠主的夾縫之中生存的人,最終因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而投河自盡。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不得不引發(fā)我們的深刻思考。
臺詞:希金斯和鮑徹對罷工的爭論
Boucher: “Strike weren’t working. When were it going to end, eh? Your wife and children ain’t starving…”
Higgins: “…and neither would yours! I gave you my word and I keep my word!”
支線劇情
英劇《南方與北方》保持了BBC電視劇的一貫風格,制作精良、情節(jié)緊湊、內(nèi)涵深刻,不失為一部了解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社會狀況的良心好劇。其實,瑪格麗特和桑頓先生為了南北方的相愛相殺等等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主線而已,而其支線劇情也同樣精彩:
如劇中工人與工廠主從在工作和罷工中斗智斗勇到最終握手言和
瑪格麗特的哥哥弗雷德里克的海外流亡經(jīng)歷,以及他一度導致瑪格麗特面臨身陷囹圄的危險
以及站在瑪格麗特的角度,讓觀眾又愛又恨的桑頓先生的母親——桑頓太太
這些支線劇情都為這個感情故事添加了不一樣的色彩,讓整部劇顯得更加豐富飽滿。
小結
正如瑪格麗特在故事結尾從家鄉(xiāng)返回后說的那樣:
“I learnt something when I went back to Helstone. Expecting it to be the paradise I knew as a child, try as we might, happy as we were, we can’t go back.”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呢?不管走到哪里,都對故鄉(xiāng)懷有深深地眷戀,但是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開辟出了一番新的天地后,我們也早已不是過去的那個自己了。盡管抱有一絲遺憾,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的收獲,也構成了最后豐富多彩的人生。
最后,重要的事情小U就……再說一遍:強推《南方與北方》!不過記住要找2004年上映的那版哦!~ 假期余額不足,趕快刷起來吧!
編輯 | 桃子
實習生 | 尹奕翔
新
年
快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