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教師是最清閑也是最得體的工作,因此當教師成為無數(shù)人的選擇。
然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年輕人但凡有更好的選擇都不會選擇當教師。不是老師不被尊重了,而是因為現(xiàn)在的老師太累了。
其他行業(yè)的累至少累在本行業(yè)上,可是很多老師的累,卻累在“不務正業(yè)“上,原本應該成為主業(yè)的教師育人卻成了副業(yè)。
咱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叫做王雪,她原本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幼師,后來卻成為了一名服務員。
那么她為何要放棄這個受人尊敬的幼師,轉(zhuǎn)行當一名服務員呢?其實之所以如此,用她的話說就是:太累了。
據(jù)她講述,自己之前當幼師的時候,每天大量的時間都在在完成打卡任務,為此她是身心俱疲。
原先只有學校的安全教育打卡,后來打卡項目越來越多,作業(yè)提交、課后復習、普法、防溺水宣傳,以及其他的教育活動通通以打卡的形式出現(xiàn)。
而且打卡情況跟老師績效掛鉤,如果學生完不成,或者打卡效果不好,那么學校就會扣老師的績效。
原本幼師的工資就不高,各種扣了之后就所剩無幾。為了不被扣工資,老師登學生賬號幫學生完成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
老師需要及時匯報完成情況,學校領(lǐng)導會一直催進度。據(jù)王雪講述,有一次正在上課,直接被領(lǐng)導叫走做任務。
而且每學期學校還會舉辦10次茶話會,線上5次,線下5次。每次都需要用文字和照片留痕,照片還好說,光是每次茶話會的文字都要幾千字。
后來的她差點被這些打卡任務給逼瘋,索性直接從學校辭職。辭職之后她嘗試各種工作,也當過服務員。
如今的她在一家教培機構(gòu)工作,雖然同樣的很累,但是這是為了本職工作的累,而非不務正業(yè)的累。
事實上王雪所透露的當老師的生活現(xiàn)實,何嘗不是現(xiàn)在千萬老師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鄭州那個23歲的女教師,因為不堪工作壓力,最終選擇跳樓的新聞嗎?
壓垮她的不是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而是與此無關(guān)的繁雜工作。而她最后在遺書中想要好好教書育人的吶喊,更是成為了多少老師的心聲。
她的這起悲劇,讓老師的累被無數(shù)人所知曉,當時不少人提出要給老師減負。
可是后來很諷刺的是,在這起事件后,不少學校卻組織老師在周末做心理輔導,而且還必須參加,更有甚者在輔導過后還要寫文字材料。
事實上被這些困住的豈止是老師,還有家長。如果你家有上學的孩子就知道了,老師會經(jīng)常在群內(nèi)布置打卡任務。
這些任務看似是給學生布置的,其實背后受累的都是家長。曾經(jīng)有不少家長對此表示不滿,向?qū)W校表達抗議。
可是呢?在表達不滿之后呢?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而且更讓人無語的是,誰班的家長鬧出了事情,哪個老師都得為此負責。
你以為老師不想周末好好歇著,不想晚上陪陪自己的孩子?他們想,可是當學校領(lǐng)導布置任務下來,你就要抓緊完成。
你稍微回復慢了,或者任務進度慢了,領(lǐng)導周一開會就會在大會上公開批評你。
多少老師對于這樣的形式主義感覺到厭倦,可是卻無能為力,因為除非你不當老師了。
為了疲于應付這些領(lǐng)導布置的任務,一些老師只能不斷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
因此你看似教師的假期比較長,可當你深入去了解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假期根本不是讓你來休息的,而是讓你完成任務的。
我的一位當老師的朋友曾向我吐槽過,他說自己最開心的時候只有考上老師,和在課堂教書的那幾十分鐘。
前者是因為離自己教育育人的理想更近了一步,后者是因為只有這幾十分鐘的時間才真正屬于自己。
都說老師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可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老師只能越來越不務正業(yè)了,這是多么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