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說:“大好了。我倒聽見說你辛苦了好幾天?!?/p>
這才是賈蕓想要聽到的。這也是普通人正常而合理的心態(tài)——既然付出了辛勞,就想得到認可。辛勞了,付出了,不想讓人知道,只想做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這叫高尚;辛苦了,“拉磨”了,不但沒有得到認可,反而挨了一“磨棍”,甚至遭遇“卸磨殺驢”的待遇,卻一樣甘心“受辱”,無怨無悔,這在高尚之上又增加了一股浩然之節(jié)氣。
賈蕓不需要高尚,更不需要這種浩然之節(jié)氣。他有的只是一種大眾化的心理——想得到認可,還有他個人心里的小九九——想用今日“滴水”的付出換取明日“涌泉”的回報。他只是不把這層意思說出來,他說:“辛苦也是該當?shù)?。叔叔大安了,也是我們一家子的造化?!?/p>
寶玉、賈蕓都姓賈,寶玉是“玉”字輩的,賈蕓是“草”字輩的,都在同一“家譜”的輩份序列中,可不都是“我們一家子”嘛。趙錢孫李百家姓氏,天南海北遇到同姓,論起輩份,突然遇到同一族系的,又在輩份序列中,于是頓感血液融在了一起、流淌在了一處,那種親近感、那種熱火勁兒,就別提了。何況賈蕓認了寶玉為“父親”大人,就理應(yīng)是“我們一家子”。真正的兒子,一般不用迎合父親,寶玉、賈蕓這種“父子”關(guān)系,“兒子”賈蕓當然要迎合“父親”寶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