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地外文明的探索
文/高建鎖
近日關(guān)于中國天眼發(fā)現(xiàn)地外文明可疑信號的新聞上了熱搜。
在啟動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后,“中國天眼”取得重要進展。日前,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中國地外文明搜尋首席科學家張同杰教授透露,其團隊使用“中國天眼”發(fā)現(xiàn)了幾例來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術(shù)痕跡和地外文明候選信號。張同杰說,這是幾個不同于以往的窄帶電磁信號,目前團隊正在抓緊進一步排查中。
無獨有偶,前些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gòu)也宣布,在探測器“隼鳥2號”采集的小行星“龍宮”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20多種氨基酸,這是人類首次直接確認“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而氨基酸正是構(gòu)成蛋白質(zhì)的基本單位。
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人們對于外星生命的更廣泛的猜想。
星河浩渺,宇宙無垠。從宇宙的一端到另一端,一束光要走930億年,一架飛機要飛113490690000000000年。宇宙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人類百年的探索連她的萬分之一都無法達到。人類站在最高的山峰上,在滿天繁星中吶喊,喊聲卻被淹沒在無盡的星河中,再無蹤跡。
人類生活地球,而地球在太陽系中猶如滄海一粟。而太陽系于銀河系來說,則更是微乎其微。多么遙遠的距離,多么渺小的人類。銀河系浩翰10萬光年,但比起目前我們觀測到的宇宙120億光年范圍來說,又只是恒河一粒沙。而120光年以外是怎么樣呢,無法知道。
宇宙浩瀚,理論上應該不排除有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這種高級文明也不一定非要以人的形式存在,如果把螞蟻比作人類的話,其實在它們眼里的外星文明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人類,這種比喻很確切也很顛覆人們的已知。
研究、探索地外智慧生命或外星文明,早已成為一門嚴肅的科學。早在1950年的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和別人討論外星人和飛碟問題時,突然冒出來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此言一出,在科學界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地外文明又在哪里?許多科學家、思想家為此孜孜以求付出畢生心血。他們提出的理論、假說、觀點,往往一新天下耳目。
中國天眼,它的全名是“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的直徑達到了500米,繞著它走一圈約40分鐘。世紀90年代,中國的天文學家為保證自己的研究成果準確可靠,經(jīng)常要依賴外國的先進設(shè)備和數(shù)據(jù)。1994年,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要在中國的土地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作為國之重器,望遠鏡的建造歷盡千辛萬苦。
1994年,“天眼之父”南仁東首次提出FAST工程構(gòu)想;2006年,項目定址貴州省黔南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zhèn)大窩凼;2011年3月,開工建設(shè);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2021年3月31日,正式向全世界開放……
2020年9月,“中國天眼”正式啟動了對地外文明的搜索,搜索方式主要是共時巡天觀測和系外行星目標觀測。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搜尋地外文明上也被寄予厚望。該設(shè)備在低頻射電波段上極高的靈敏度,對于搜尋地外文明有著重要作用。北京師范大學、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三方合作,組建了地外文明搜尋研究團隊,共同攻關(guān)。
“可疑信號是某種射電干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都有待進一步證實和排除, 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睆埻苷f。在觀測和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團隊針對FAST19波束觀測模式,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地外文明搜尋多波束匹配模式和地外文明信號頻率漂移和偏振判據(jù),使地外文明信號的鑒別過程更加科學完備。
我們該不該去主動探索他們,成為人類社會長期爭論的話題。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這是天才物理學家霍金給人類的警告。因為在霍金看來,面對地外文明發(fā)來的信號,人類屬于最初級的文明,此時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回答。得到人類的文明高度發(fā)展時,再去回答聯(lián)絡(luò)不失為明智之舉。
我們都看過劉慈欣的三體小說,小說中作者將整個宇宙定義為一個黑暗森林。在這里隱藏著無數(shù)的獵手,他們?yōu)榱俗屪约耗軌蛏嫦氯?,都隱藏在黑暗之中,默默無聞。這樣可以規(guī)避高等文明會對低等文明的毀滅,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不受到威脅。記得這樣一句話:當非洲的一只大猩猩第1次仰望星空10秒鐘的時候,高等文明的預警機制就已經(jīng)叫響了。很警示意義。
宇宙的永恒擴張決定了天體數(shù)量的無限,同時也意味著存在生命的天體數(shù)量無限。雖然無法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但無知并不意味著不存在。目前,按照人類已掌握的知識來認識地外生命,是一種科學的探索,這是必要的。當人類跨入新世紀后,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相信總有一天,在地球人類,或者外星生物的科技發(fā)展,會使得宇宙不再沉默。
只是這種探索的本身是科學人類需要嚴肅對待,地外文明的探索需要時間,不僅要投入大量具備尖端的設(shè)備,需要科學的態(tài)度和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心理和現(xiàn)實準備,因為當另外一個文明突然來臨時,我們是否做好了已經(jīng)迎接它的準備?
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