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客觀”的現(xiàn)實,
若非經(jīng)過你主觀的同意,
根本無法存在。
你必須放下你的判斷,
單純地與它同在,
才可能深入其中。
01
世界如何顯示其意義?
所有”客觀”的現(xiàn)實,若非經(jīng)過你主觀的同意,根本無法存在。
這里的”同意”,如果深究其內(nèi)涵,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有如一層一戳即破的薄膜,演蓋在你所認(rèn)定的世界上。
任何發(fā)生的事件,都有它的機(jī)緣與天意,只要你一介入其中,設(shè)法賦予它你一己認(rèn)定的意義,天機(jī)就隱身而退了——只要你認(rèn)為自己知道這事的意義,就再也無法真正了解它了。
若想了解一件事情,需要一顆充滿感激和同情的心,你必須跟那個情境同步而且同理一會兒,它才會自動向你顯示它的意義,那絕不是靠頭腦想出來的。
理性通常會先作判斷,再向外尋找一些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立場??梢哉f,整個世界就是由接受判斷和反對判斷的人所組成的。處在這樣的世界里,怎么可能沒有競爭、斗爭和貪婪?
02
了解事件的”真相”
你也許不敢追問;沒有判斷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我的朋友,這才是惟一值得提出的問題。
但現(xiàn)在,你能提出這個問題嗎?你能否自問一下:”如果不由我來評判自己的生活,不知我這一生會活得如何?”你必須把外在事件和你的評判分開來看,才可能明白此事。
若想了解事件的”真相”,你必須放下你的判斷,單純地與它同在,才可能深入其中。這方法適用于任何日常事件。
例如:你若剛被診斷出罹患癌癥,那么,試著與癌癥同在,然后再認(rèn)清你自己對癌癥的看法,不管結(jié)論是正面或負(fù)面的,那都是你自己的詮釋。換言之,是你在決定它的意義。
不要自行決定某些事情的意義,讓它來呈現(xiàn)自己吧!你只需與它同在,隨之俯仰吐納一番,釋放你對它的成見,才有機(jī)會了解它的真相。不論你是否能夠具體說出自己的感受,都無關(guān)緊要,時機(jī)一到,某種慧見自然會進(jìn)入你心里。
事件的意義或目的,其實一直都埋藏在你心底,要找出那些意義,你必須往自己內(nèi)心去看,你若一味向外探求,想從所謂的”客觀”事件中找出它的意義來,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通常,你最先想到的,就是向別人請教,向?qū)<仪笾?,一個意見還不夠,還要找第二個或第三個意見。
老實說,聽了第三個意見之后,你是否覺得比第一個意見更清楚了呢?請教專家之后,真的讓你茅塞頓開了嗎?讓你心情平安一點了嗎?
若是如此,你最好小心!因為用別人的詮釋來取代你自己的,不但不能幫你理清真相,反而可能引你步入歧途。
03
清除自己所有的詮釋
若想深入問題的核心,你必須先清除自己所有的詮釋,而單純地深入其境。
當(dāng)朋友對你說:”我有答案。”不妨禮貌地辭謝他們,他們的答案,可能也跟你自己的評斷一樣,百害而無一利。
你只要承認(rèn):”我不知道這件事的意義,我愿給自己一些時間慢慢了解。這件事會發(fā)生在我的生活里,必有一個無上的智能在主導(dǎo),而我愿意相信,它必會啟示給我這事的意義。”
這是你所能做的最好響應(yīng),也是愛的響應(yīng),它能釋放你和你身邊的人,讓你不再沖動地判斷、解釋,或急于將問題合理化。
這樣說,并不是要你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地,你該邀請他們進(jìn)入你的生命,讓他們握住你的手,凝視他們的臉,感謝他們的關(guān)心,并讓他們知道:”我這兒沒事……我只需要更深地去面對某些問題而已。”
放下批判和詮釋,原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你若覺得困難重重,表示你已忘記怎么”活”(to be) ,才會把生命里原本最容易的事,變成一套極其復(fù)雜的修行功課。
04
放下所有的方法
其實,你隨處都能找到各式各樣的法門,教你怎么”活”或”臨在”(to be) ,然而,一落入方法,你就已經(jīng)從”活”轉(zhuǎn)變成”做”(to do)了。
奉勸你,放下所有的方法吧,它們?nèi)潜匾?,你只要停止批判、解釋、推測和概念化,放下所有”非臨在”的作為,自然活得生機(jī)盎然。然后,你才能從表面看來雜亂無章的事件中,看到天意所在,那時,你將明白它的意義,并為此慶幸不已。
這個意義一旦呈現(xiàn)眼前,你就不會畏懼自己今生今世的任務(wù)。但你若還企圖強(qiáng)迫生命綻放,催促它開花結(jié)果,它就無法啟示原有的意義了。
所以,耐心一點,對自己寬容一點,你生命的喜悅和美麗就在當(dāng)下,一切都唾手可得,你此生的任務(wù)也會在這一刻完全展現(xiàn)出來。
不要從經(jīng)驗之外尋找意義,
只要信任事情的真相,
與它坦然共處,如此就行了。
這是我所能給你的最深教誨,
因為,僅僅這樣簡單的練習(xí),
就足以粉碎所有遮蔽真理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