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懸崖之上》接受專訪的前一天,71歲的張藝謀參加了全部觀影場的映后觀眾見面。
黑色國產(chǎn)運動品牌夾克衫、深藍色的棒球帽,唯一亮色來自帽子上的紅色國旗。被陳凱歌稱為“秦國人”的臉上,有了被時間雕刻更深的痕跡。
沒有人要求他參與見面活動——問答環(huán)節(jié)與每一輪2小時5分鐘的放映時長加起來,對年輕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場體力的考驗。
但他在每一塊銀幕亮起后都走到臺上,回應每一雙剛檢視完電影的眼睛。
接受專訪當天是更密集的行程。當被問“會不會覺得挺累的,可能問題都差不多”時,他笑著擺手稱:“沒關系,這都是流程、工作,很正常,我盡量說的不一樣就完了?!?/p>
宣傳期的工作量與拍電影本身相比,怕是連萬牛一毛都不如。而近十年華語影壇最高產(chǎn)的導演是誰?答案也是71歲的張藝謀。
以之前34年幾乎未有的速度,他帶來自己的第24部電影,迎戰(zhàn)14部影片集結的“五一檔”。
不得不承認,《懸崖之上》被期待被稱贊,同時也在被惋惜被批評,正負之間幾乎重合為同一個:那可是張藝謀。
我們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去問他本人:一個創(chuàng)造過國產(chǎn)電影黃金時代的導演,如何在一個新的商業(yè)片時代,找到自己,滿足觀眾,以及創(chuàng)造新的故事。
一位王牌導演的“烏特拉”行動
159天的拍攝、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兩次14天的隔離,編劇全勇先在殺青時將這次拍攝經(jīng)歷概況為“歷盡千辛萬苦”,宛如“懸崖”之上。
但張藝謀對雪鄉(xiāng)的實景拍攝特別滿意,因為“要風得風,要雪得雪”,拍一個樹上積雪被槍聲震落的空鏡頭,一拍就是好幾個小時;演員用真雪擦臉、臉被凍紅……旁邊的張藝謀興奮地說:“這個哈氣是最值錢的!”因為實拍才會有后期特效難以實現(xiàn)的真實受凍反應;當配戲演員因為劉浩存太柔弱不忍將她摁在雪里,他直接急了開始示范,把自己整個臉“啪”地拍進雪里。
張藝謀在雪鄉(xiāng)拍攝《懸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