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1945年開始,17歲,在廣州拉黃包車。
拉黃包車之前,在鄉(xiāng)下幫走私鹽的做挑夫,從海邊挑鹽到山區(qū),再從山區(qū)挑米到海邊。
每次看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他就很興奮。哇,如果我拉黃包車的時候,有人叫我跑,我也拿金牌。
1945年他拉黃包車的時候,一臺車是兩個人拉的,一人拉半天,大概一天拉十小時。
當然也不可能全天在路上跑,他們還要經(jīng)常蹲在廣九車站,大三元之類的地方等客。
我問我爸,最怕拉到什么客人?
他說,如果拉到肥佬,還要過橋,就慘了。
1945年,廣州已經(jīng)有海珠橋了。很多有錢人,是住在海珠區(qū)的江邊的,拉肥佬過橋雖然怕,但還是經(jīng)常拉到。
很多黃包車夫,是沒有能力拉一個肥佬過橋的,所以橋下就有人專門做推車上橋的生意。幫車夫推車上橋,賺兩個辛苦錢。
我問我爸,一般你一天跑多少小時?
他說一般一半時間等客,一半時間跑。哦,大概一天跑五小時。
最遠一般跑多遠呢?最遠從白云路廣九車站跑到河南,就是今天的海珠區(qū)。
4.6公里。
最慘一次,在廣九車站拉一個國民黨軍官去達道路,普通話聽不懂,拉了他去大德路,然后又從大德路拉到達道路。
3.4公里+5.2公里=8.6公里。
左算右算,我覺得他一天怎么也得拉四五十公里。
拉車的,比跑馬拉松的辛苦。
馬拉松是空身跑,拉車是負重跑,
拉車的,夏天為了省鞋子,光腳跑,馬拉松的有跑鞋。
拉車的,餓著肚子得跑,吃飽了有客也要跑,馬拉松運動員,生活有人照顧。
如果遇到惡劣天氣,馬拉松會取消,拉車的,如果老爺肯加錢,打臺風也會跑。黃包車夫?qū)儆谌旌蚺苣小?/p>
算來算去,哈哈,如果1945年讓我爸不拉車,去運動員跑馬拉松,一定跑贏今天中國的長跑運動員。
這也是我爸每次看人家跑就念叨的,唉,1945年,如果有人找我干這個,我就不拉車了。
馬拉松世界紀錄 時速20.9公里,體育的成績,和天賦,階段訓練,營養(yǎng)攝入分不開的。黃包車的負重跑,類似于軍隊,武警的訓練方式。 和馬拉松是兩會事,當然現(xiàn)在很多城市搞得那種全民馬拉松,以前拉黃包車的參加應(yīng)該沒問題。奧運會,田徑錦標賽就算了吧? 很多人覺得黃包車苦,跑馬拉松的職業(yè)運動員絕對要比拉黃包車的訓練時間更長,起步更早。
我覺得一般拉黃包車的也就是業(yè)余二三流馬拉松水準!
天賦非常重要,這個和拉不拉黃包車沒關(guān)系,就說訓練,如果沒有科學的訓練,田徑根本沒辦法和專業(yè)運動員比。給你舉個例子,我國前三十年騎自行車的那么多,很多人去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都騎自行車,但是能去參加環(huán)法嗎?你知道環(huán)法的平均時速嗎?馬拉松冠軍的時速大家知道嗎?世界紀錄42.195公里2小時2分57秒 速度是5.72米每秒。拉黃包車的自己掂量下吧!
不可相提并論,馬拉松競技是涉及個人心肺耐力、乳酸閾值、肌力及肌耐力、柔韌性、核心穩(wěn)定、?肌肉彈性回縮力、速度等因素的高強度運動項目,馬拉松競技運動員成績與排名相差在數(shù)秒或數(shù)10秒間。2015年以來中國馬拉松運動取得了高速發(fā)展,特別是業(yè)余馬拉松愛好者,每年的增長速度很快,熱門城市、高等級馬拉松一號難求,報名數(shù)10萬人次以上的比賽數(shù)量不斷增加,抽簽參賽成常態(tài)。黃包車夫不能和競技運動員相比,但可以和業(yè)余馬拉松運動員可以PK一下,解放前的黃包車夫為生活還奮斗,雖然并非一天數(shù)10小時都在不停拉車,但他們接客時要有足夠的體力與耐力接客戶到目的地,今天我們的業(yè)余馬拉松運動員不一定可以做到;42.195公里對于業(yè)余運動員來說,更多的需要努力和堅持。參考,參考,關(guān)注我,了解馬拉松。
這個問題也很有意思,這都不是觀眾戰(zhàn)秦瓊了,而是跨行業(yè)的大比拼。其實有一點他們就沒法比,那就是負重跑和空跑完全是兩個概念。黃包車夫是一個很辛苦的職業(yè),馬拉松運動員是一個很艱苦的職業(yè)。你可以體會一下兩個“苦”在漢語中的含義,就能感受他們之間的不同。黃包車夫可以跑跑停停,而馬拉松運動員一跑就要42公里多,兩者之間是存在非常不同的。黃包車夫是短途的,基本上是是三公里以內(nèi),而他需要負重,而馬拉松運動員是搞長途的,不需要負重。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這雖然是兩個都以跑為職業(yè)的項目,但差別實在是太大。黃袍車夫一天可能跑42公里,但馬拉松遠動員要在3小時內(nèi)跑42公里,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許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后,黃包車夫能成為馬拉松運動員。馬拉松運動員經(jīng)過訓練后,也能成為黃包車夫。
我不是黃包車夫,我是一名戶外愛好者,非常菜的那種。
我是從小就缺少運動細胞的那種,連跳繩扔沙包都很少玩過,八百米純粹靠作弊過關(guān)。就是現(xiàn)在,如果跳繩鍛煉,只能并腳跳,別說花樣,分腳就得被繩絆倒,登山杖只能用一根,用兩根就得同手同腳,去買裝備,戶外用品在負一樓,結(jié)果乘電梯下去摔倒了……
象我這種能力的人都有自知之明,只跟非常熟悉有安全感的隊伍,不爬太危險的山,爬山的時候,領(lǐng)隊第一,我第二,因為領(lǐng)隊要以我作參考,確定行進速度、休息頻率:戶外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如果搶速度,很快就會脫力不行了。
我們這支隊伍是中老年隊,不收四十歲以下的入群,但活動允許隊員帶四十歲以下的朋友參加。有次來了個三十來歲的健身教練,車上自我介紹時,一幫大媽大叔起哄,要看腹肌,果然是八塊。
一般來說,我們爬的山都不高,車都是停在村子口,走幾個坡到山腳,溯一段溪再往上拱,翻幾個小山頭車在另一頭接我們回家。這位健身教練一下車就走在最前面,很嫌棄我的速度,一個人沖在了前面,可是沒多久,他就回撤了:受不了,天又熱,一上一下喘不過氣來。
有許多馬拉松愛好者也會能參加我們的活動,由于不是經(jīng)常爬山,他們的表現(xiàn)并不會比我強多少,我經(jīng)常會在山下等十多分鐘,他們才會下來,但跑步我只能跑五公里,只有一次跑過十公里。有耐力有體力,也不一定就能跑步。而我們?nèi)豪镌谝淮谓锏睦毨?,甩我三個小時結(jié)束的女大神,居然在五公里比賽折戟沉沙,半路退下來了:她想跑個冠軍,認為五公里不在話下,一開始就猛沖,結(jié)果半路拉傷,只能停下來了。
我們?nèi)豪锏膸讉€領(lǐng)隊,有人是超馬愛好者,有人愛好鐵人三項,群主經(jīng)常參加山地馬拉松,我印象最深的,神龍架我是三天走出來的,他們是一天山地跑跑出來的。山地馬拉松自然比一般的城市馬拉松更累,但他們的城市馬拉松賽成績只能算業(yè)余選手中的好成績,跟專業(yè)的競技水平還是有差距。
專業(yè)運動員都是經(jīng)過篩選的有天份的運動員,從小都有專業(yè)性訓練,這不是靠吃苦就能做到的,黃包車夫很辛苦,但與專業(yè)運動員是無法比較的。
估計提問者根本就不了解馬拉松這項運動[我想靜靜][我想靜靜]長跑是講究節(jié)奏的,黃包車夫別說運動員,就連稍高一點水平的業(yè)余大神都跑不過!
在解放前的黃包車車夫,生活是相當?shù)钠D苦,一天也掙不了幾個銅板,個個都是面黃肌瘦,今天拉到人了就能吃點飯,明天拉不到人還要餓肚子,解放前的黃包車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洋車當時在北京很流行,慢慢地流傳到全國各地。解放前黃包車夫都是最底層的人,他們的情況就比我們現(xiàn)代的農(nóng)民工還要差勁多少配,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工不管你正錢多錢少,最起碼生活上還是能過得去,在解放前的黃包車車夫,都是餓的骨瘦如柴,基本上活不過40歲,常年的辛苦勞作,營養(yǎng)又跟不上,他們的生命了,都不很長。在解放前的時候,黃包車車夫他們還沒有什么尊嚴,要是遇到不給錢的主,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就這樣白白的拉一趟,那黃包車夫他們的競技水平能跟到現(xiàn)在的馬拉松相比嗎?那真的是天方夜譚,想一想就知道了,現(xiàn)在的馬拉松競技體育這些人從小就是開始鍛煉,他們都有很好的體格和體能,身體素質(zhì)是相當?shù)暮?,可以說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那時候呢?黃包車車夫很多人都是租的車,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挑,只要是個人,你能拉得動就可以了。
就算有些黃包車車夫,他的體能很好,但當時拉黃包車車夫的你體能再好,它也可能是營養(yǎng)也跟不上,拉黃包車車夫的人,他一般都是生活很艱苦的人,他才去拉黃包車,長年累月的勞累,不要說營養(yǎng)了,就是能吃飽飯也算不錯了,
他們的身體早都嚴重透支,怎么可能和馬拉松競技運動員的水平來相比了?現(xiàn)在的馬拉松長跑運動員,他們是重在參與輸贏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多重要,因為要在短短的時間跑完那么多里程,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拿解放前的黃包車車夫來和現(xiàn)在的馬拉松競技運動員來比那真的就是胡說八道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術(shù)業(yè)有專攻,一個是挑戰(zhàn)極限,一個是穩(wěn)定輸出。黃包車夫肯定比普通人強很多,但比馬拉松運動員也會差很多。
解放前的黃包車夫的職業(yè)是用車拉人,是為了生存!養(yǎng)家糊口!
這還不至于達到,現(xiàn)在馬拉松比賽比賽全程42.195KM,也有小馬拉松和迷你馬拉松,到后兩種是大眾健身項目,嚴格意義不屬于競技馬拉松。再說黃包車大多是城市中短途,過去有黃包車的歷史中大部分城市規(guī)模相對于現(xiàn)在比較小,所以距離不會很長。黃包車夫腳力雖好,但未達到專業(yè)馬拉松運動員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