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奪命,怎么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
主要還是戶外旅行主播之間太“卷”了,介紹已開發(fā)的景區(qū),無人問津,刺探野水地區(qū),流量魚貫而入。人人都有好奇心與探索欲,加上今年夏天酷熱難當,避暑休閑成為剛需。二者一拍即合,博主推介,他們游玩。
此次龍槽溝山洪災害,給博主、平臺、游客都上了一課。應該緩過神來意識到,我們身處商業(yè)化的社會,倘若還有景點沒有被開發(fā),那么一定是它不適合普通人游玩,要么景色掃興,要么危險奪命。
玩野水實在是心大,也辜負了相關單位各種野路子防溺水宣傳。
暑期是溺水高發(fā)期,每年都會發(fā)生人間悲劇,近年來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發(fā)生,相關單位可謂使出渾身解數(shù)。
比如江西教育廳,為了宣傳不玩野水,除了讓《孤“泳”者》傳唱起來、拉條幅、發(fā)短信,一遍遍叮囑;還充分利用做核酸的機會,用喇叭循環(huán)喊話,核酸貼紙也變身告示欄提醒;更狠的是要求學生家長手機打卡簽到,每天提醒確保孩子安全,甚至還動用十字路口LED大屏插播警醒,堪稱系列整合營銷宣傳。
江西如此,其他地方想必都會采取這種全面攻勢,不斷強化提醒家長、孩子注意玩水安全。事發(fā)地,龍槽溝做得更周全,除了樹立告示牌,更用鐵網(wǎng)圍住??上б廊粨醪蛔∮慰偷耐嫘模劤杀瘎?,著實讓人唏噓。
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早已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喪失了身處自然對危險的嗅覺,外加人的記性不好,復使“后人哀之而不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