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血庫告急的新聞沖上了熱搜,據(jù)稱,很多地方已經啟動了采供血應急預案中的最高級別“紅色預警”。
江蘇省血液中心稱,血液庫存已經跌破最低庫存警戒線。
北京血庫中心也表示,很多獻血點長時間沒有人來,獻血量已經不足之前同期的十分之一。
雖然國家衛(wèi)建委發(fā)布了最新的《血戰(zhàn)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已經將無癥狀和輕癥新冠患者獻血的期限:調整為癥狀消失一周后即可獻血。但是,整體的“血荒”情形,還是沒有明顯改善。
之前400cc血液在醫(yī)院的收費大約在300-500元,而現(xiàn)在已經被很多血販炒到了2500元以上,而且這價格在大城市都供不應求。
專家表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陽潮”和“寒潮”的雙重來襲。
但是網友則紛紛表示說,就是因為“信任的缺失”,“獻血無償,用血花錢”讓人痛恨。
就連《獻血法》都規(guī)定:
公民獻血是無償?shù)?,臨床用血則是需要支付血液采集、檢測、儲存等一系列費用。
人與人之間最難建立的就是“信任”,而被破壞的信任,要想重新建立起來,那就更難。這個時候,如果還是一味的依靠“大聲呼吁”,講什么“無私奉獻”恐怕是行不通了。
此時,是需要完善獻血制度,才可能有望扭轉局面,我們不妨借鑒一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成熟經驗。
日本:
政府規(guī)定,合計行政人員每年必須獻血一次,皇室成員每年也會帶著宮中人員參加獻血。
根據(jù)2022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我國政府機關人員1328萬,事業(yè)單位2618萬,合計3946萬。如果再算上其他財政供養(yǎng)人員,總數(shù)估計在5000萬左右。
如果這些人每年,哪怕獻血一次,全國的血庫恐怕都放不下了。
約旦:
政府嚴禁私下買賣血液,任何人的正規(guī)用血,都可以在中心血庫無償使用。但是,在身體康復后,必須來獻血,或者親屬代之獻血?;舅悸肪褪?,誰用誰獻。
這個方法確實非常好,如果別人獻愛心是無償?shù)模闶裁床蛔鼍偷玫胶锰?,確實是不合理。尤其是,那些有權有錢的人,用他們最不缺的金錢和權利,來換取別人寶貴的血液,這樣是很不公平的,也相當于一種變相的買賣血液行為。
美國:
全美的獻血都歸美國紅十字會管理,每個州都有獨立的辦事處,其他人無權插手,已經有120年的歷史,管理非常完善。從未有過“黑幕”的報道,也沒出現(xiàn)過負面新聞。
馬來西亞:
對無償獻血者采取大量的激勵措施,比如贈送商場打折卡,購物券,而且政府還為獻血者提供免費的門診和就醫(yī)福利。
總之,這次“血荒”的出現(xiàn),不能簡單的認為是一次偶然事件,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密度大,每年的醫(yī)療用血量也是很大,如果在公民獻血方面不能有一套完善的辦法,恐怕“血荒”現(xiàn)象將成為常態(tài)。
點擊“關注”,天天分享各地最新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