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猶豫、拉扯幾個月后,歐洲聯盟成員國19日終于就歐盟內部市場天然氣交易價格上限水平達成妥協(xié)。不過,歐盟為限價機制啟動生效設置前提,還設計了“剎車鍵”和便于進退的“后門”。一些成員國對最終達成的限價標準仍心懷“不甘”,其落實前景和效果受到質疑。俄羅斯方面則指責限價措施“破壞市場定價機制”、“不可接受”。
10月18日,車輛經過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門檻
作為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捷克政府代表、工業(yè)和貿易部長約瑟夫·西克拉宣布,27個成員國“成功地達成一項重要協(xié)議,將保護歐盟公民不受飆漲的能源價格影響”。
按照西克拉的說法,限價機制可避免歐盟內部的“供應安全和金融市場穩(wěn)定承受風險”。
討論結果實際并未得到全員支持。鑒于無法達成共識,西克拉決定應用“合格多數”表決規(guī)則,即提案通過需要27個成員國中至少15國支持,且贊成國人口合計占歐盟總人口65%以上,限價機制方才達成。
按照達成的方案,作為歐洲天然氣市場基準價,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如果連續(xù)三天超過每兆瓦時180歐元(約合190美元),同時比同期國際市場上液化天然氣基準價高出35歐元以上,限價機制就將生效并保持至少20個工作日,其間歐盟各國天然氣交易價不得超過180歐元。
這是6月28日在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縣瓦杜村拍攝的天然氣處理站的設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克里斯泰爾攝)
按照西克拉的解釋,如果液化天然氣國際市場價格高于每兆瓦時145歐元,則歐盟國家仍可以180歐元以上價格交易;如果前者回落至180歐元以下,限價機制也將自動失效。
歐盟還設計了一個緊急“剎車”機制,即“一旦天然氣需求一個月內增幅達15%或兩個月內增幅達10%,且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顯著減少或TTF交易量比上年同期顯著減少”,則限價機制中止生效。
“用別的話說,這不是一個固定上限,而是一個動態(tài)上限?!蔽骺死f。
據美聯社報道,待完成書面程序,有關限價機制的措施預定明年2月15日開始適用,為期一年。
這是8月23日在西班牙馬德里拍攝的歐元和美元紙幣。(新華社記者孟鼎博攝)
爭議
歐盟因為烏克蘭危機同美國一道對俄羅斯施加嚴厲經濟制裁,并制定“擺脫對俄能源依賴”計劃,但在俄羅斯對歐供氣大幅減少后,制裁反噬效應愈加明顯。自去年以來就一路上漲的歐洲天然氣價加速飆升,8月時一度達到每兆瓦時近350歐元,不過幾天內又回落至275歐元以下。
不過,當前歐洲天然氣價仍維持歷史高位,12月19日的TTF期價接近每兆瓦時112歐元。
歐洲民眾和企業(yè)抱怨不堪能源成本負擔,各國政府擔心今明兩年過冬取暖用電成問題,忙著四處尋找替代品,而美國趁機抬高液化天然氣價格、狠賺一筆。
歐盟數月來召開多輪特別會議,商討對俄天然氣“限價”問題,但難以達成一致。歐盟委員會上月提議以每兆瓦時275歐元為限,即TTF期價超過這一水平達兩周,并且連續(xù)10日與國際液化天然氣價差在58歐元以上,則啟動這一所謂“安全限價機制”。
這是11月2日在德國柏林拍攝的一戶居民家的天然氣賬單和一些歐元錢幣。(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西班牙、比利時、希臘、波蘭等國嫌這一門檻太高。匈牙利則一直反對采取限價措施,認為它反而會抬高價格。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彼得19日強調匈方仍堅持上述立場。他認為,要保障供應,歐盟應著力于修建更多輸氣管道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同時尋找新的進口源。
德國一開始也猶豫,不過最終方案采納了德國所提“價差35歐元”條件。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說,他欣慰于各方達成妥協(xié),尤其是確認了限價機制的“臨時”性質和生效前提,“比如,一旦供應安全受到威脅,其效力將自動中止”。
其他旨在保障能源供應的措施還有聯合采購大量天然氣方案和加速批準可再生能源開發(fā)項目等。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說,當天達成的一系列決定可讓“歐盟更有效地制定明年過冬預案,快速通過可再生能源布局”。
11月7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人們在以紀念1941年蘇聯紅場閱兵式為主題的露天展覽上拍照。(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風險
俄羅斯政府已多次聲明,不會向執(zhí)行對俄能源限價及禁運措施的國家供應能源。據俄官方媒體報道,就歐盟達成天然氣限價機制,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說:“這違反了市場定價機制,破壞市場程序,任何涉及限價的做法都不可接受?!?/p>
歐盟高層也對限價機制實施效果心存疑慮。分管能源事務的歐盟委員卡德麗·西姆松說,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歐盟能源管理合作局將在措施生效前出具一份“數據報告”,對限價機制潛在后果作評估。
假如歐洲央行和上述兩家機構的分析顯示實施限價機制“風險大于益處”,“歐盟委員會隨時準備好提前中止啟用這一機制”。
11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市場拍攝的待售蔬菜。歐盟統(tǒng)計局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統(tǒng)計數據顯示,歐元區(qū)10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10.7%,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盡管歐盟各國今年提前填充本國天然氣儲備,截至11月已達到96%負荷,但按照國際能源署最新估算,歐洲明年冬天可能面臨將近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缺口,相當于2021年約7%的需求量。
能源行業(yè)分析師說,因為明年夏季取暖需求下降,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量在4月至9月會大幅減少,明年冬季的氣夠不夠用將取決于今冬儲備能剩多少。
按照歐盟委員會的說法,明年11月1日之前需儲夠90%。(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