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新中國工業(yè)建設”這一課的人,應該都記得”鐵人”王進喜這個名字,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的代表,王進喜是很多偉大精神的縮影,為了國家,舍生忘死,不辭辛勞,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偉大的人。
性格堅韌的王進喜,是石油工人之中的頂梁柱。在自己的小家,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只是,這個值得尊敬的人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模范家庭
王進喜的妻子王玉蘭是他的同鄉(xiāng),同樣也參加了當年大慶的建設。當年石油工人來大慶,往往拖家?guī)Э?,王進喜帶著工人們在前線搞建設,王玉蘭便承擔了大部分照顧家庭的責任。王進喜對妻子很愧疚,王玉蘭卻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女人,為了響應支援大慶的號召,王玉蘭在丈夫去大慶之后不久,自己便也帶著五個年幼的孩子從村里趕到了大慶,從此一家人在大慶扎了根。
王進喜和妻子有兩兒三女,從小,他們就被父母教育著,要熱愛祖國,要敢于奉獻。王進喜是石油模范,像他這樣的先進人員家屬都可以轉正式工,王玉蘭卻推辭,她跟組織上說,別的工人家庭更困難,他們家好歹還有三個男勞力,王進喜作為一線工還有補助,所以每一次她都說,把名額先給別人。
王進喜的幾個孩子對童年生活記憶深刻,他們幾乎就是和大慶油田一起成長起來的,只是,父親還沒有來得及品嘗勝利的果實,胃癌就帶走了他的生命。王進喜走了之后,骨灰被移入八寶山安置。王玉蘭和孩子們依然住在大慶,也許是因為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孩子們長大時候,選擇了繼續(xù)為大慶,為祖國工業(yè)奉獻青春。
大兒子王月平在18歲時選擇了參軍,那時候王進喜的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了,但是得知兒子能夠入伍,他還是非常高興。王月平臨走那一天,王進喜叮囑他,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好好做事,好好做人。王月平點頭答應,他希望父親看到自己成家立業(yè),可是王月平入伍兩年之后,王進喜便辭世,這成了王月平一生的遺憾。
子承父業(yè)
當1973年王月平面臨復員時,他依然選擇了回大慶,做一個石油工人?;⒏笩o犬子,當年王進喜就是工人之中的佼佼者,如今王月平也不例外,他年輕時學習勁頭特別足,技術工作抓得也穩(wěn),大家都說這是個”小王進喜”。
到了今年,王月平這個油田上的年輕工人也已經68歲了,他這一輩子都生活在大慶,最后做到了大慶石油地下資源公司的黨委書記,光榮退休。
再說大女兒王櫻,她和哥哥是”老同事”,甚至因為哥哥入伍的緣故,王櫻才是家里這一輩第一個石油工人。人們印象中的石油工人都是男性,其實也不乏女性的身影。王櫻是個鉆井技術工,剛來崗位上,人們見了她都搖頭,覺得她是個女娃娃,而且心臟不好,能受得了這份苦工作嗎?
可王櫻卻成了這份苦工崗位上堅持最久的人,不過,也是因為年輕時代過于操勞,王櫻在五十多歲時不得不提前退休,進入醫(yī)院療養(yǎng)??赏鯔研膽B(tài)特別樂觀,人到晚年,王櫻成了一個可愛的老太太,每天帶著孫子孫女出門鍛煉身體,她時常會驕傲地看著新聞中的大慶油田,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她都是那么地熟悉。
王進喜的次子王月甫是家里第一個”大學生”,他這大學學歷也和石油工人的經歷有關。原來,中學畢業(yè)之后,王月甫本來追隨父兄的腳步來油田工作,他年輕腦子活絡,學東西特別快,點子也多,幾個月就干成了隊里的模范。上級一瞧,這個年輕工人很值得培養(yǎng),于是那一年,王月甫破格被長春郵電學院的大專進修班錄取。
從學?;貋恚踉赂Τ闪斯さ刈钚枰膹秃闲腿瞬?,又有知識,又有技術。上級把他調到鉆臺指揮工作,后來看中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又讓他兼任宣傳部的委員。在這一期間,王月甫寫了入黨申請書,他覺得黨員是一個神圣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因為王月甫多年以來為了大慶油田兢兢業(yè)業(yè),所以他的入黨申請得到了批準。王月甫在后來對記者說,他這一輩子最驕傲兩件事,一件是成為石油工人,一件是成為黨員。
代代相承
次女王月珍原本的目標也是成為一個石油工人,她選擇和大哥一樣,先去參軍,參軍回來再參與油田建設。不過在部隊的時候,她通過學習考上了醫(yī)科學院,考試之前王月珍還很糾結,是哥哥姐姐告訴她,為國家做貢獻,在哪個崗位都是一樣的。王月珍這才安心的考試并進入了學校學習。
畢業(yè)后她又回到了部隊,做了部隊的藥劑師,還和自己的同學喜結良緣。因為工作的緣故,王月珍在山東定居,和哥哥姐姐們離得遠,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相聚,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從未因距離而被沖淡。
四個孩子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唯有小女兒王月琴成了大家心中的遺憾。王月琴是一個命苦的姑娘,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加上營養(yǎng)不良,導致她身體發(fā)育畸形,需要依靠拐杖生活。但是王月琴身殘志不殘,依舊努力地學習進步,醫(yī)生說她長不大,她卻頑強地活到了成年,還在油田附近的液化氣站做了收銀員。
只是上天沒有繼續(xù)保佑這個懂事堅強的姑娘,參加工作幾年之后,王月琴的病情再一次惡化,醫(yī)院全力救治,卻沒能留住她的生命。
提起妹妹,王櫻格外地惋惜,她說,妹妹雖然不幸,但她堅韌的意志和父親一模一樣,要是上天善待,說不定王月琴也會成為一個很優(yōu)秀的石油工人,或者其它行業(yè)的模范。只是,斯人已逝,只留下未盡的懷念。
王進喜去世那一年,孩子們都是懵懂的青少年,現在,少年已老,但那份大慶精神卻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這份由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所開創(chuàng)的精神永垂不朽,永不過時,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大慶精神”的痕跡,”鐵人”王進喜以及他的家人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作為后人,我們永遠感激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