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吹響復蘇號角還是開啟新一輪的泡沫。
文|Juny編輯| VickyXiao
萬眾期待中,今年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樁IPO正式登陸納斯達克。
昨天,芯片設計商Arm公布IPO的最終發(fā)行價格為51美元/股,按發(fā)行價計算總市值約為540億美元。當時,51美元的定價是此前47至51美元招股區(qū)間的上限,提前申購數(shù)量超過了計劃出售股票數(shù)量的10倍,已經(jīng)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
今日開盤之后,Arm股價果然迅速拉漲,漲幅一度突破28%。以63.59美元的收盤價計算,Arm市值為652.48億美元,攤薄后的估值接近680億美元。
ARM不僅是今年截至目前美股及全球市場上的最大IPO,也是有史以來科技股領域的第三大IPO募資,規(guī)模僅次于阿里巴巴和meta。而此次Arm IPO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當前整個科技股的氣勢,讓其他IPO等候列表上的科技獨角獸開始摩拳擦掌、蓄勢待發(fā)。
很多人已經(jīng)開始期待,冷卻了一年多的IPO市場,又要開啟新一輪的繁榮了?
|一場蘋果、英偉達等巨頭搶破頭參與的IPO
Arm的成功上市,最高興的當屬最大股東軟銀。在經(jīng)歷了史上最艱難的一段時期后,孫正義的愿景基金差點被“掏空”,而ARM也成為軟銀當下最需要的一根“救命稻草”。
據(jù)報道,Arm此前的目標是籌集80億至100億美元的資金,但在軟銀決定購買其愿景基金所持有的約25%的股份后被降低。軟銀此舉無疑是想尋求Arm更大的持股比例,根據(jù)Arm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IPO后,軟銀將控制Arm約90%的股份。
在IPO前,孫正義在采訪中表示,軟銀會盡可能長時間地保留剩余的 Arm 股份,下一步將推進Arm技術和人工智能芯片加強結合,進而探索更大的增長空間。
雖然軟銀占有絕大部分的股份,但在此次IPO也中預留了超過7.3億美元的股票供大客戶購買。那么,此次爭搶著入股Arm的大客戶都有誰呢?
消息顯示,蘋果、谷歌、英偉達、三星、微軟、臺積電、英特爾、聯(lián)發(fā)科等芯片相關領域的巨頭都持有Arm的錨定投資頭寸,這些公司都在IPO前以商定的固定價格購買了Arm的大量股票,可以說是芯片行業(yè)一場史無前例的集體認購運動。
這些大型投資者都是Arm業(yè)務上的老客戶。以蘋果為例,從蘋果2008開始打算自研芯片開始,就陸續(xù)將自家所有芯片都換成了ARM架構,此后,從iPhone、到Apple Watch、iPad、Mac,蘋果幾乎所有的設備都采用了基于Arm的芯片。
在此次IPO之前,蘋果公司還與Arm簽署了一份有效期至2040年以后的新合作協(xié)議,保證蘋果能夠持續(xù)使用 Arm 架構。
此次大型公司“瘋搶”Arm的股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Arm在芯片行業(yè)中強大的影響力,大量公司都在依靠Arm的技術來設計和制造自己的芯片。
|125倍市盈率,Arm是否被高估了?
雖然Arm擁有強大的客戶基礎,但從此次的IPO估值來看,Arm卻依然充斥著“泡沫感”。
以650億美元的估值和Arm公布的2022財年5.24億美元的凈利潤計算,Arm的市盈率約為125倍,甚至比現(xiàn)在風頭正勁的英偉達108倍的市盈率還要高出不少。但英偉達這幾個季度的增長有目共睹、銷售預期也節(jié)節(jié)攀升,那么Arm呢?
實際上,這次已經(jīng)是 Arm第二次登陸納斯達克。Arm 成立于1990年,最初是 Acorn Computers、蘋果和 VLSI Technology 的合資企業(yè)。主要業(yè)務是從事開發(fā)并授權高性能、低成本和節(jié)能的CPU的設計藍圖。簡單理解,就是Arm是個專業(yè)的設計師,并不自己制造芯片,而是以賣知識產(chǎn)權為生。
它于1998年第一次登陸納斯達克,2016年被軟銀以320億美元高價收購后退市。之后,軟銀曾嘗試在2020年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英偉達,不過該交易最終未能獲得監(jiān)管批準,于2022年2月徹底宣告失敗。
可以說,Arm是推動近些年全球智能制造發(fā)展最大幕后功臣之一。每年銷售的14億部智能手機中,99% 以上使用了 Arm架構,包括蘋果自2007年以來銷售的每部 iPhone。此外,小到每家每戶的電器、智能家居,大到智能汽車、各行各業(yè)的生產(chǎn)工業(yè)設備,只要有需要用到芯片的地方,幾乎都有著Arm的身影。
ARM細分市場的客戶,圖片來自于軟銀
ARM最重要的商業(yè)模式就是收取版權和專利費,而目前這一塊的利潤率極高。Arm究竟是怎么賺錢的呢?它在把設計賣給如蘋果、英偉達、英特爾等大型公司之后,會跟這些大公司約定一個分成比例,人們每購買一臺智能手機、電腦或其他設備時,Arm都能獲得一筆分成。不用自己生產(chǎn)也不用花大力氣銷售,Arm幾乎就是躺著數(shù)錢的狀態(tài)。
在此次IPO 之前,Arm披露了近幾年的財務狀況,不僅過去三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6.2%。平均毛利率高達95%。Arm表示,2022財年搭載Arm設計的芯片出貨量超過300億顆,全球70% 的人口已經(jīng)在使用包含其技術的產(chǎn)品。
除了“躺賺”的商業(yè)模式外,Arm另一個吸引投資者點則在于Arm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fā)展?jié)摿Α?/p>
Arm在投資者路演時就明確表示,目前Arm在云端運算市場的市占率僅有10%,但在人工智慧浪潮的帶動下將以17% 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AI芯片是Arm下一階段的戰(zhàn)略重點,接下來設計的每個處理器都將加速其所支持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今年5月,Arm 還推出了兩款針對機器學習應用的新芯片組,英偉達最近推出的專用于生成式 AI 應用的新型 Grace Hopper 芯片,也是基于 Arm 架構。
但Arm的發(fā)展模式也并非沒有風險。首先,Arm專利迭代速度放緩、業(yè)務過于依賴大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Arm2022年財年的收入中專利收入占比超過76%,其中有一半的收入來自1990-2013年間發(fā)布的產(chǎn)品。前五名的客戶占了Arm營收的57%,但包括英偉達、谷歌等大客戶近幾年都開始在積極探索包括RISC-V在內(nèi)的其他架構。
來自SEC官方網(wǎng)站
其次,擁有最大份額的智能手機市場整體不景氣,新興業(yè)務競爭激烈。雖然ARM在智能手機行業(yè)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但近年來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趨勢明顯,而Arm想要進軍的數(shù)據(jù)中心和AI芯片領域現(xiàn)在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Arm未來的利潤增長是否能撐起高達150倍的市盈率,你會如何判斷呢?
|寒冬之后,硅谷獨角獸IPO們開始復活
今天Arm的成功上市顯然也給低迷的IPO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021年,籠罩在全球疫情陰影下的美股市場迎來了空前熱潮。2021全年共有951個IPO,比2020年增長220%,Snowflake、Airbnb、Doordash等大量科技獨角獸扎堆上市,IPO當天股價暴漲的情況比比皆是,全年合計融資高達2820億美元,。
而在經(jīng)歷了堪稱史上最熱鬧、最繁榮的IPO之年后,一切仿佛在2022年的春天戛然而止。整個2022年,美股IPO數(shù)量和增發(fā)規(guī)模都斷崖式下跌,全年上市僅149起,融資金融還不足2021年的零頭。這種情況也一直延續(xù)到了2023年,新股上市幾乎已經(jīng)陷入停滯狀態(tài)。
圖片來自雅虎財經(jīng),版權屬于原作者
但生成式AI熱潮的到來,似乎開始重新燃起了科技股市場的士氣。
在Arm啟動IPO計劃之后,一些科技股獨角獸也開始動起來了,其中包括經(jīng)歷了一波三折的Instacart以及數(shù)據(jù)和營銷自動化公司Klaviyo等。按照計劃,兩家公司最快將于本月底正式上市。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Arm企業(yè)歷史和業(yè)務具有一定特殊性,接下來Instacart和Klaviyo的IPO走勢可能才更能真實地反映當下的市場情緒。
按照Instacart日前公布的IPO定價,其完全稀釋后的預期市場估值在86億-93億美元之間,遠低于2021年最高點時的390億美元。從當前的市場來看,同賽道的DoorDash可能對于 Instacart的上市最具有參考性,目前的Doordash的交易價格約是其收入的3.8倍,按照這個倍數(shù)推算,Instacart 上市后的估值約在110億美元。
那么,你覺得Instacart能夠跟隨Arm的步伐如期上漲嗎?今年下半年,我們是否將迎來新一輪IPO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