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xiàn)在最賠錢的車是什么?除了新能源汽車還能是誰?一輛新能源車,沒有幾個二手車商知道該怎么看,看發(fā)動機沒有發(fā)動機,看變速箱又不知道怎么看,出沒出過事故查不出信息,更沒有成熟的二手新能源車監(jiān)測評估體系,頂多只能按照看燃油車的方式看看外觀和骨架,判斷其它問題就“只能憑感覺”。一旦賣出去的新能源車出了問題,買賣雙方很容易產(chǎn)生糾紛。
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享受補貼的最后一年,從明年起,所有新能源汽車就要與燃油車在市場上正面競爭。但是,新能源一手車市場越來越火爆,二手車市場卻冷冷清清。在各地二手車市場,很多二手車商家都不敢收新能源車,消費者對新能源二手車也疑慮重重。
說汽車行業(yè)現(xiàn)在正處在冰火交融時期,一點也不夸張。
一邊是新能源車企爆發(fā)式增長的銷量和緊鑼密鼓的擴大產(chǎn)能;一邊是傳統(tǒng)車企陣營因為馬太效應(yīng)而被迫下調(diào)產(chǎn)量,甚至賣廠求存。
轉(zhuǎn)到銷售市場上,冰火交融的局面顯然更為明顯。
在汽車芯片供需仍然緊張、原材料價格不斷高攀的疊加作用下,不論是新能源車還是傳統(tǒng)能源車,新車交付周期都在不斷延長——盡管造車工人們都在加班加點,卻還是跑不過市場的需求速度。
一手車市場供不應(yīng)求,二手車市場自然火爆。加上去年4月頒布的《關(guān)于推進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便利二手車異地交易的通知》,從制度上解決了對二手車異地交易周期長、不便捷等問題,二手車市場的流通性進一步加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今年2月發(fā)布的《2021年全國二手車市場深度分析》報告披露,2021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為1758.51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22.62%。
有意思的是,似乎所有二手車都十分搶手,唯獨新能源車是個例外。隨便走進任何一個大城市的二手車市場,加價購買二手BBA(奔馳、寶馬、奧迪)燃油車的買家并不少見。其中的“爆款”奔馳大G儼然成了買賣雙方博弈的“硬通貨”——二手車比新車還要貴上幾十萬,價格倒掛的罕見“奇觀”依然無阻買賣雙方的熱情。
你手上的新能源車想轉(zhuǎn)手,或許不是一般的難。
2021年,新能源車總銷量超過350萬輛,創(chuàng)下了“每8輛新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的歷史記錄。與此同時,躺在二手車市場里的新能源車卻像一個“小透明”。
廣駿二手汽車交易市場是廣州最具規(guī)模的二手車交易市場之一。新周刊記者走訪時發(fā)現(xiàn),在停放著數(shù)千輛二手車的交易市場內(nèi),很難發(fā)現(xiàn)新能源汽車。繞場一周,能看到的新能源車只有寥寥數(shù)輛,占比最多的是網(wǎng)紅車特斯拉。和擺放得密密麻麻的燃油車相比,這些掛綠牌的特斯拉,在BBA們的“簇擁”下也顯得格格不入。
這種情況并非孤例。早前有媒體走訪北京的花鄉(xiāng)二手車市場時發(fā)現(xiàn),在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二手車交易市場”里,二手新能源車的數(shù)量同樣寥寥無幾。盡管它們在一手車市場非常暢銷,但在二手車市場上,它們基本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
線上平臺的二手車數(shù)量比線下市場要多不少。在某二手車平臺里,有相當一部分上牌一年左右的新能源“準新車”,其中更不乏上牌不到一個月的車輛。瀏覽發(fā)現(xiàn),這些“準新車”的過戶次數(shù)大多在2次以內(nèi),此外也有部分“準新車”曾經(jīng)過戶4次以上。
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這些“準新車”的折價速度比燃油車更為迅猛。不論是保有量大的特斯拉、五菱宏光MINI EV,還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們,沒有一輛新能源車配得上“保值”二字。
今年1月,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聯(lián)合精真估發(fā)布的《2021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當下各類主流純電動車中,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X和保時捷Taycan的保值率分列前三位,而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主流造車新勢力車型,折價率都低于80%。
一個月后發(fā)布的《2022年1月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則披露,相比于去年12月,不論是插電混動車型還是純電動車型,今年1月新能源二手車的三年齡保值率明顯上升。報告認為,新能源車保有量、市場認可度和使用體驗均提升,是保值率上漲的宏觀因素。
但是,并非所有賣家都按照公開可查的保值率來交易二手車——更多的時候,新能源二手車的保值率要低得多。
有前特斯拉車主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抱怨,自己出手2021年產(chǎn)的一輛特斯拉Model 3時,價格還不足新車落地價的六折,盡管新車落地時加裝了不少配置,但“都沒體現(xiàn)在賣二手車的價格上”?!而P凰WEEKLY汽車》此前的一篇報道稱,一些并不出名的“準新車”,保值率甚至只有不到50%,可謂“打骨折”甩賣。
在二手燃油車市場里,商家們賺取利潤并非難事——大部分傳統(tǒng)燃油車的三年保值率通常都在六七成,有的燃油車型還自帶增值屬性,賣得比新車還貴,成了買賣雙方都喜歡的“寵兒”,但新能源車卻截然相反。單是車內(nèi)搭載的那塊電池,就勸退了不少二手車商家。
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享受補貼的最后一年,從明年起,所有新能源汽車就要與燃油車在市場上正面競爭。這對冷冷清清的新能源二手車市場來說,是新的契機,還是“繼續(xù)澆冰”?但在新能源車一手市場越來越火爆的局面下,沒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