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杰是宋朝末年的著名將領,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曾與文天祥,陸秀夫兩人并稱為宋末三杰,對于南宋王朝可謂是貢獻極大。在他早年的時候,曾經征戰(zhàn)四方,先后擔任過朱軍都統(tǒng)制等官職,但在后來卻由于情勢危急的原因,獨自帶領軍隊抵抗元朝入侵,在這期間表現突出,因此在朝堂中也算是站穩(wěn)了腳跟。
德祐二年,元朝軍隊已經快要逼近臨安,張世杰便奉皇帝之命帶領軍隊抵抗元朝軍隊繼續(xù)南下,后來擔任樞密院院士,逐漸成為了小朝廷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南下的過程中,元朝方面多次派人對張世杰進行誘降,對于高官厚祿的誘惑,張世杰始終不為所動,堅持拒絕。
后來元朝攻打雷州多次都沒有取勝,這都得益于張世杰的英勇抵抗。在宋端宗駕崩之后,張世杰便擁護衛(wèi)王為帝,并將朝廷轉移到了崖山一帶,也就是在這一年,南宋滅亡,張世杰也為國捐軀。趙翼曾言:其后德祐國亡時能戰(zhàn)之將,尤推張世杰。
在張世杰早年的時候,曾經跟隨一將領駐守在邊疆一帶,卻由于有違法犯罪的行為,只好逃到宋州一帶,因此在當時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后來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那便是阮思聰,阮思聰認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并將他推薦給了上司,因此特意將他提拔為了小校。
在這期間,他多次在戰(zhàn)場上立功,比如說攻打安東州一戰(zhàn),他表現極為突出,得到上級認可。后來又出兵援助鄂州,官職再次得到破格提拔。又在不久之后跟隨賈師道進入黃州地區(qū),奪回了被敵人所俘虜的城池,再次得到升遷。咸淳四年,元朝軍隊在鹿門堡一代扎根,朝中就有將領請求增兵,最終決定讓張世杰前往抵御。
張世杰率領著5000人的部隊到達戰(zhàn)爭第一線,也就是鄂州。等到他到了之后,他便立刻用鐵鎖封鎖城池,并用火炮在各地設下防線,等到援軍大舉來襲的時候,張世杰則奮力抵抗,由于指揮得當,因此使得元軍遲遲沒有取得勝利。
但在后來由于敵我力量實在是太過懸殊,因此張世杰還是遭遇了失敗,無奈之下他只好帶領少數士兵棄城而逃。而這個時期南宋朝廷也面臨著援軍的正面侵擾,于是他率領軍隊進入臨安之后,又經過饒州,才進入朝堂之中。正在這個時期,其他救援力量都沒有趕到只有張世杰來到,因此皇帝十分的驚嘆。張世杰便一直守護在皇帝身邊,堅持保護著皇帝的安全。
在這之后,他又派遣將領四處出擊,逐漸取得了一些成就,收復了平江、廣德等城池,使得南宋方面士氣再振。后來他與朝中大將決定大規(guī)模的對焦山發(fā)起攻擊,命令用十條船合并在一起,停泊在江中,表明了自己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但由于元朝方面用火箭攻船,使得張世杰帶領的軍隊開始發(fā)生潰敗。他急忙向朝廷請求援助,但始終沒有得到答復。不久之后被召回朝廷之中,擔任沿江招討使。
隨著局勢的發(fā)展,南宋朝廷逐漸轉移到了崖山一帶。祥興二年,元朝方面的主帥等人逐漸逼近崖山,有人便對張世杰建議先占據??冢绻軌蛉倌蔷褪菄业母7郑绻荒苋?,則可以向西方撤退。但張世杰卻擔心軍隊過于分散,會對士氣造成影響,因此決定決一死戰(zhàn)。等到元朝方面的軍隊到達崖山之后,便立即占據??诘扔欣匦?,使得宋朝軍隊沒有任何物資補給,在肚子餓了只能啃干糧,口渴了只能捧海水來喝,這樣一來,就導致宋朝方面戰(zhàn)斗力極其下降。
張世杰的一個外甥不愿再繼續(xù)過這樣的日子,因此主動向元朝方面投降,并派遣他去勸降張世杰。但張世杰卻說,我知道如果投降,那一定能夠享受榮華富貴成為達官貴人,但我為皇帝而死的決心是不能動搖的。于是拒絕元朝方面的勸降,第二天便對敵人發(fā)起決戰(zhàn),最終英勇的戰(zhàn)死沙場。
趙文濂曾贊曰:瞻、廣、秀夫、世杰事跡,焜耀史策。后之論者,莫不仰其風,高其志,想見其為人。這張世杰的一生也是頗為坎坷,但他的仕途之論格外通順,從最開始的小校到最后皇帝身邊的肱骨之臣,其中并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但在我看來,他的每一個職位都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的,而他最后也用自己的生命向皇帝證明了自己的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