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對于張學良來說,讓他一見傾心的是趙四小姐,陪他度過余生的也是趙四小姐。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相識后,互生愛慕之心,雖然當時張學良已有家室,但趙四小姐卻是他的獨寵。
直至張學良與于鳳至解除了婚姻關(guān)系,兩人才得以結(jié)成真正的夫妻。
2000年,趙四小姐去世,次年張學良病逝。
英雄和美人生而同衾死亦同穴,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相依相守,這段愛情跨越了半個世紀,成為了口口相傳的人間佳話。
那么,趙四小姐究竟有多美?以至于讓張學良冷落原配,執(zhí)意將她娶進門。
如今,就讓我們從老照片中看一看趙四小姐的絕美容顏吧。
一見傾心,墜入情網(wǎng)
民國是舊文化與新文化相融合的時期,涌現(xiàn)于上層社會的多是豪門世家。
不過在兩極分化明顯的民國,被稱為豪門世家的大族不僅要門第富庶,還要有堅固的政治背景,趙家就是其中之一。
趙家擠身于上層社會,是有官銜的豪門家庭,身為趙家最小的女兒,趙四小姐自然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千金小姐。
除了有令人艷羨的家庭背景,趙四小姐的美貌也是錦上添花的一筆。
趙四小姐柳葉細眉,五官精致,鮮艷的紅唇使她看上去高貴典雅,可見只有良好出生的大家閨秀才能散發(fā)出尋常人無法比擬的氣質(zhì)。
范克明曾評價過趙四小姐說:她愛整潔,不愛打扮,但由于她身材上的優(yōu)勢,使她看起來像一塊璞玉、水晶,渾身上下散發(fā)著典雅、純潔、自然的美和氣質(zhì)。
可見這樣的評價并不假,照片中的趙四小姐一襲黑色旗袍款款立在湖邊,雖然身上的旗袍毫無點綴,簡約得不能再簡約,但絲毫掩蓋不了她的端莊和優(yōu)雅,反而讓人覺得美得自然,美得脫俗。
這樣美麗的佳人,不管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世人矚目的焦點。
所以,當意氣風發(fā)的張學良見到趙四小姐的第一眼,便淪陷在她的溫柔之中,無可自拔。
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第一次相見,是在天津蔡公館的一場舞會上。
16歲的趙四小姐初入舞會,溫婉的氣質(zhì)、姣好的容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27歲的張學良也不例外,被趙四小姐的美貌所傾倒,生出仰慕之情。
16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不過27歲的張學良已經(jīng)是個成熟的男人,但愛情是不分年紀的,趙四小姐于張學良而言,正是那個可以不顧一切的人。
恰好當時的張學良與趙家兄弟關(guān)系密切,為了能見到趙四小姐,給趙家父母留下好印象,張學良經(jīng)常去趙家做客。
從家世、樣貌來看,張學良無疑是最佳的夫婿人選,趙四小姐沒有過多的考慮,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之中。
斷絕父女關(guān)系
才子配佳人,原本就是人人艷羨的美好姻緣。
但是趙父趙慶華卻不這么認為,原因是張學良在與趙四小姐相識前,已經(jīng)娶了比自己大三歲的于鳳至為妻。
僅憑這一點,張學良就不在趙家擇婿的標準之內(nèi),趙慶華極力反對兩人相戀。
像趙家這樣的門第,女兒與已婚男人相戀是十分可恥的事情,這不僅像插足別人婚姻的小三,也有失家教與門風,為了不遭人詬病與詆毀,趙慶華只好把女兒給軟禁在閨房之中,不讓兩人見面。
就算如此,趙四小姐還是堅持與張學良在一起。
不管趙慶華如何勸告,她始終如一,不改心意。
張學良明白趙父對自己的看法,于是想方設(shè)法地與趙四小姐見面,他經(jīng)常打電話至趙家,邀請趙家赴沈陽旅游。
兩顆相愛的心是怎么也攔不住的,趙慶華知道兩人用情至深,思索多日后決定成全兩人。
得到父親首肯的趙四小姐,便馬不停蹄地趕到沈陽與張學良見面,但沒想到這一見就成了私奔。
原來趙慶華在送走女兒之后,立刻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聲明:女兒趙一荻與人私奔,斷絕父女關(guān)系,從此天各一方,互不相欠。
不明實情的人認為趙慶華是要與女兒斷絕關(guān)系,但了解事情真相的人明白,趙慶華是在保護女兒。
因為趙家是名門望族,趙四小姐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從小受寵,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不能去給別人做小老婆,更不能去插足別人的婚姻,成為第三者。
但趙四小姐心意已決,身為人父的趙慶華不忍再拆散,權(quán)宜之計只能使出這個法子成全兩人的感情。
并且,這則聲明恰到好處地將趙家從輿論的風口浪尖中擇出來,還能借此機會宣布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感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命運翻轉(zhuǎn)
通過這個方式,趙四小姐成功來到張學良身邊。
兩個濃情蜜意的人開始了相濡以沫的愛情。
雖然,趙四小姐擁有了張學良全部的愛,但她無法擁有正房太太的名分,只能以秘書的身份,跟隨在張學良身邊。
至于趙四小姐的到來,原配夫人于鳳至沒有表現(xiàn)出過多的憤怒與不甘,她甚至對趙四小姐關(guān)懷備至,以姐妹相稱,為了能讓她住得更舒心,不惜花重金修建了一幢小洋樓。
任誰看了都說,張學良是三生有幸,得了兩位溫柔知心的賢內(nèi)助相陪。
其實,于鳳至明白,張學良的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他一心一意愛的只是趙四小姐,作為年長他的“糟糠之妻”,她只能無條件的包容和理解。
1929年,趙四小姐為張學良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張閭琳。
本以為生活會一直其樂融融、甜甜蜜蜜地過下去,但沒想到西安事變爆發(fā),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失去了人身自由。
張學良被囚禁在一處偏僻的郊區(qū)之內(nèi),大批持槍特務(wù)日夜不停地監(jiān)視著張學良的一舉一動,不能踏出房門一步。
張學良有難,于鳳至與趙四小姐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蔣介石礙于過往的交情,允許她們陪伴在張學良左右。
最后,趙四小姐與于鳳至商量后決定,輪流照顧張學良。
因為這個決定,于鳳至和趙四小姐不得不在兩個城市之間來回奔波。
彼時趙四小姐的兒子年齡尚小,需要人照顧,于鳳至考慮到這一點,便讓趙四小姐留在香港,獨自一人照顧起張學良。
長年累月的辛苦,加上環(huán)境惡劣,于鳳至積勞成疾,患上乳腺癌。
因為條件有限,于鳳至得不到很好的治療,經(jīng)常疼得臉色蒼白。
看著被病痛折磨的于鳳至,張學良滿心愧疚,無奈之下只能懇求宋美齡把于鳳至送去國外治療。
攜手白頭,終成眷屬
于鳳至離開后就剩下張學良孤身一人。
于是趙四小姐便請求去照顧張學良的生活起居。
趙四小姐在香港日子過得還算輕松,有足夠的財力維持生活,她原本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但她還是不顧一切前往張學良被囚禁的地點。
如今看來,這份情義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張學良囚禁的地方大多數(shù)是偏僻的村莊,環(huán)境艱苦,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生活再也沒有往日的精致,想吃上可口的食物都難上加難。
長期下來,壓抑的生活逼得張學良脾氣暴躁,他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摔東西,甚至對趙四小姐大吼大叫。
就算是如此,趙四小姐從未感到委屈,她明白張學良心中的苦,她不抱怨,并且時常安慰他,給他找新鮮事物排解煩悶,聽他說過往的故事,做他的解語花。
生活的上的困境對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趙四小姐來說也不是什么難題,為了能讓張學良吃上新鮮的瓜果蔬菜,她在院子里開辟了一片荒地,種上了菜,還用圍欄養(yǎng)起了雞鴨。
張學良不能上街購物,穿衣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為了能讓張學良的衣服合身,趙四小姐買來了一臺縫紉機,自己動手縫制衣服。
囚禁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根本沒有任何娛樂項目。
張學良知道趙四小姐喜歡拍照,為了打發(fā)時間,張學良給她拍下很多照片。
除此之外,兩人還共同研究書籍和字畫,消磨無聊的時光。
有了趙四小姐的陪伴,張學良的囚禁生活變得溫馨、有趣許多。
不過,趙四小姐在張學良身邊多年,始終沒有名分,這讓張學良覺得自己對她有虧欠。
不過他也明白,自己對于鳳至的虧欠更深,既給不了真心實意的愛,也給不了榮華富貴、衣食無憂,還讓她獨自一人拖著病體到美國治療。
愜意的日子沒過多久,軍統(tǒng)就開始拿張學良的基督教徒身份大做文章,基督教徒遵循一夫一妻制,趙四小姐在沒有任何名分的情況下陪在張學良身邊,違反了基督教規(guī),按照規(guī)定,張學良是要吃官司的。
想要解決這個麻煩,張學良必須與于鳳至簽訂離婚協(xié)。
這件事讓張學良左右為難,雖然他對于鳳至沒有半分愛意,但是多年來的陪伴使他將于鳳至當親人一般看待,如果讓他與于鳳至離婚,他心里是有愧的。
經(jīng)過反復(fù)的思考,最終,張學良還是狠下心給于鳳至寫了一封信,并把離婚協(xié)議一同寄到美國。
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于鳳至明白張學良的難處,也知道這是一場軍統(tǒng)的陰謀,她二話不說就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了字。
于鳳至雖簽了字,但她一直將自己看作張學良的妻子,她堅信丈夫總有一天會恢復(fù)自由,所以她利用畢生所學,在美國白手起家,成為了股市的傳奇人物,然后購置了房產(chǎn),期待著張學良帶著趙四小姐前來居住。
不過,直到于鳳至離世,也沒等到張學良恢復(fù)自由。
1990年,被囚禁了半個世紀的張學良終于重獲自由。
思考再三后,張學良決定帶趙四小姐定居夏威夷,安穩(wěn)地度過了晚年最后的時光。
2000年6月22日,趙四小姐離開人世。
看著深愛的人先一步離開,張學良心中痛苦不已,次年,張學良離世,最終與趙四小姐合葬在一起。
這段令無數(shù)人傳頌的愛情故事就此落下帷幕,有人說,張學良對于鳳至太過無情,也有人說,張學良的真愛只有趙四小姐一人。
但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愛情是不能夠一心二用的,張學良對于鳳至的感情就像是親情,對趙四小姐時才有男女之間的歡愉,可在父母做主的舊時代,張學良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婚姻大事,所以不管怎么做,事情的結(jié)局都會遺憾。
愛情,是不管先來后到的,但凡遇到愛慕的人,心會不自覺地向她靠攏,趙四小姐于張學良而言,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的美,她的優(yōu)雅,足以讓張學良深愛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