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甘則能補,辛則能通,質(zhì)重性平則能降,故而擅入下焦肝腎。
菟絲子性柔潤,平補腎氣,虛可以補,實可以利,不溫不燥,補而不峻。
因甘入脾,所以菟絲子是肝、脾、腎三臟的根藥,能平補三臟,且既能補腎,又能固腎氣。
根據(jù)實戰(zhàn)經(jīng)驗,菟絲子功效全面,但補益力不強(qiáng),量少則效果不明顯,一般可用30~50,方才顯效。
患者廖先生,29歲,主訴不舉。
見不起不強(qiáng),精少質(zhì)稠,口干欲飲,腰酸痛,下肢酸重發(fā)熱,小便黃,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苔黃膩,脈滑數(shù)。
辨證為濕熱傷陰,治宜清熱化濕,滋補腎陰。
處方: 藿香,佩蘭,知母,黃柏,淫羊藿,鎖陽,海狗腎,熟地黃,菟絲子 ,覆盆子,山茱萸。
從清燥、芳化入手,使?jié)駸嶂巴獬?。方中藿香、佩蘭、石菖蒲芳香化濕; 知母、黃柏直折相火,清三焦?jié)駸帷?/p>
濕熱傷陰,則應(yīng)填補腎陰,方中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補腎滋陰。
欲起痿則從腎治以求本,填腎精,補腎陽,故以菟絲子、覆盆子補腎益精; 淫羊藿、鎖陽補腎扶陽; 海狗腎壯陽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