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是貴州興義人,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并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然而張之洞早年的仕途并不順利,43歲的時候還只是司經(jīng)局的洗馬,一個從五品的小官,而李鴻章在他這個年紀(jì)的時候已經(jīng)是直隸總督了。雖然仕途不順,但張之洞并沒有因此灰心喪氣,他相信自己的才能,認(rèn)為自己欠缺的只是一個被皇帝賞識的機(jī)會。
這個機(jī)會很快就來了,左宗棠收復(fù)新疆之后,沙俄卻在伊犁問題上糾纏不休,以武力相威脅向清廷獅子大開口。清廷派大臣崇厚和沙俄談判,他卻在不請示的情況下和沙俄簽訂了一份喪權(quán)辱國的的《交收伊犁條約》,消息傳回國內(nèi)后,群情激憤,言官們紛紛上書要求殺崇厚以謝國人。張之洞也上了奏折,在奏折中他除了主張嚴(yán)懲崇厚外,還提出了善后的具體措施。
當(dāng)慈禧看到張之洞的這份《熟權(quán)俄約利害折》后,頓時眼前一亮,這份奏折條理清晰,言辭懇切,提出的善后措施切實可行。慈禧由此認(rèn)定張之洞是個難得的干練之才,于是一紙詔書將他連升四級,這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是極為罕見的。不久后張之洞被外放為山西巡撫,成為一方大員。就在張之洞收拾行裝準(zhǔn)備上任的時候,他的夫人王氏卻因為難產(chǎn)去世了。
王氏是張之洞的第三位夫人,他的發(fā)妻石氏26歲早逝;第二位夫人唐氏31歲病逝,王氏去世時也僅有33歲。三位夫人先后早逝,張之洞認(rèn)為自己是生就的克妻命,常常為此懊惱。一次在和幕僚桑治平閑談時又說起了這個話題,桑治平就勸張之洞到袁半仙那里算一卦,袁半仙是太原城中最著名的算卦人,據(jù)說是命理大師袁天罡的后人。
張之洞和桑治平經(jīng)過一番化裝后來到了袁半仙家中,袁半仙將張之洞上下打量了一番,說:“先生的命好極了,還來找老朽干什么?” 張之洞故意說:“鄙人不過一清寒塾師,哪里有什么好命?”袁半仙伸手在張之洞下巴上用力地?fù)I了幾下,冷笑道:“先生不要瞞我這個老頭子。你的面相雖極平常,但骨相卻比一般人要貴重得多。依老朽猜測,先生不是京師放到太原來私訪暗查的御史臺就是過路的外省貴人?!?/p>
張之洞見他一語言中,心生佩服,就問道:“您說我命好,當(dāng)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了。我想請問您,我的命中還缺些什么嗎?”袁半仙又將張之洞審視良久,慢慢地說:“先生一生福祿壽都不缺,要說缺的話,缺的是伴。老朽斗膽問一句,先生是否有過喪妻之痛?而且還連喪三妻?”
張之洞聞言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戰(zhàn),驚出一身冷汗,這人算得太準(zhǔn)了!他在佩服之余,忙問破解的方法。袁半仙沉吟半晌后說:“找一個女人來,不給他夫人的名分,也就不必要有與先生相匹配的骨相了。這女人便可以與你長相伴,不分離。”后來張之洞遵循袁半仙的囑咐,娶了一位晉溪書院塾師的女兒李佩玉為妾,這才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