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內(nèi)心里有一個強大的模式——我很焦慮,很不安,真的很難受。有什么建議嗎?有的。
覺察念頭首先你要觀察自己的內(nèi)在,看看是否有什么負面情緒,比如:“我再也受不了這個了,我受夠了……”或者你對生命,對紅塵中的一切,對生活情境感到特別的疲憊和厭倦。
你的具體感受是什么樣的,你要清楚的看到你的念頭是怎么樣升起的。
當你感覺不想生活時,焦慮時,你頭腦里升起的任何念頭,都是基于一個自我抗拒的模式,因為事情沒有按照你所希望的模式發(fā)生。
無論你的感覺如何,我都建議你練習接納。
完全進入當下時刻來聯(lián)系接納,不再要求此刻變得不一樣,此時此刻接納它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發(fā)生了,我接納。
然后你的自我評判和抗拒就消失了。
相比去焦慮痛苦,我強烈建議你接納,這比在焦慮中打轉(zhuǎn)有效的多。
全然接納生活是否依然可以激起你的負面情緒?讓你不快樂?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遇到的境遇,面對的人,是不是這些讓你焦慮不安?
試著去接納,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接納意味著不再抱怨任何事情,不再抗拒當下的情景,完全的,全然的接納此時此刻。
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念頭:“我不想再這樣了”或者其他任何念頭,都是對當下的抗拒,你不需要這個抗拒。
想要抗拒的是你的小我,你的頭腦。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你超越了一切的寧靜,這意味著你的自我消融了。
過度活躍的思維你試著保持覺知,全然接納當下一刻,你頭腦中依然會出現(xiàn)活躍的思維,想著從前和未來。你越停止思考,反而導致了更多的思考,又升起了有其他的想法。
因為這是一個癮,但是你對這個癮一無所知,就是思考的癮,就像習慣了喝酒抽煙一樣。
這其實是一種虛假的自我感,很多人對停止思考有極大的抗拒,因為停止思考對他來說,就像睡著了一樣。
自我覺察,保持對當下的覺知,就是一個去除了思考的空間,你可以不被完全的卷入到思維中。不讓思維破壞你的生活,攪亂你的思緒,你不需要努力去理解更多的東西,而是要去體會無念的狀態(tài)。
通過練習,你會更加清晰的意識到當下,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慢下來。
過度活躍的思維也是你需要接納的一件事情而已,過度的思維反應,都是想改變當下時刻本來樣子的企圖,所以要把當下的覺知當做一種練習。
如何停止過度思考晚上十一點,你點開了抖音,刷到了吃播,看了一會你感覺你餓了,于是你去煮飯吃,然后你刷到了表達生活苦難的作品,你開始自我評判,開始變得消極……
你就會變得像一只狗一樣,當狗狗問到了一股氣味,就會跑遠了,它對周圍的情況全然不知道,只是一味的追隨那個氣味,慢慢的他就這樣跑丟了。
你跟隨一個念頭時也是那樣,從美食到人間不值得,你發(fā)現(xiàn)過了一個小時你才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你還要繼續(xù)上班,然后你更焦慮了。
你可以在車里冰箱上貼小便簽,寫上一些類似于“活在當下,保持覺察”之類的提示,每當你看見就練習幾次。
進入當下意味著,你的思維在減弱,雖然不會完全消失。但是更重要的東西出現(xiàn)了——覺知或者臨在,佛教稱之為正念。
保持覺知,最關鍵的是你的感知,把你帶離思考的感知,不對那個感知進行評判,去貼標簽,定概念。
無論你在哪,向四周看一看,試著感受,停止強行制造概念的那種感知。
比如這里有一束花,我想知道這是什么花
我并不知道,這很好,我可以從我的思考中解脫。
如果我知道什么品種,我會說,哦他是什么品種,然后放下這個概念
當下的覺知真正的含義是在沒有概念化的詞匯干擾下去感知。
就是你不再跟著念頭跑,不再被他帶偏,因為他是有磁性的,會吸收你更多的意識和注意力。思維會通過毫無意義的念頭去調(diào)動身體的感知,竭盡所能制造各種東西吸引你的注意力。
當你練習一段時間后,你會感到當下的浮現(xiàn),你會清楚的看到思維想干什么,他試圖將你拖入其中,這沒關系,你可以任由念頭升起而不去跟隨他。
你可以不順遂他的意圖,因為他只是想要一個更大的念頭而已。
寫在最后接納自己當下發(fā)生的事情,接納自己有糟糕的情緒,接納自己不接納的念頭。
因為你知道在此刻,你才是最重要的,過去已經(jīng)過去,未來還沒有發(fā)生,而當下必須要用心體驗。
我深深知道你的苦,因為我們都曾經(jīng)是焦慮的孩子,現(xiàn)在我們懂得了覺察,懂得了當下時刻,讓我們開始練習吧。
感恩文心,感恩你們的陪伴,愿你們不再焦慮,重拾自在人生[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