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寬廣無邊,絕大部分的區(qū)域都是一片虛無,剩下的就是各種天體,其中包括了恒星、行星和黑洞等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目前太陽處在壯年,能夠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恒星的壽命是無限的嗎?對于這個問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恒星持續(xù)上億年的燃燒,終有一天會熄滅,這個時候恒星就會轉換成其他天體,也就是說恒星也有壽命,只是它的時間跨度非常大,需要用億年作為單位。既然恒星有壽命,那么行星有壽命嗎?對于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來說,行星是沒有壽命限制的,如果條件合適的情況,行星能永世長存。
當然,行星一直存在的前提是合適的條件,實際上恒星發(fā)生變化,恒星體系內的行星自然會跟著發(fā)生變化,如果太陽熄滅了,那么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會有什么樣的命運呢?
宇宙中一般的恒星屬于紅矮星,紅矮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質量相對而言較小,這也意味著紅矮星的核反應速度也會慢一些,那么紅矮星的壽命自然會更長一些。根據(jù)科學家的推測,紅矮星靠著自己緩慢的核反應可以達到上百億年的壽命,甚至上千億年的壽命都有可能,目前宇宙中最長壽的紅矮星壽命大概和宇宙的壽命差不多,而且紅矮星燃燒殆盡之后并不會發(fā)生爆炸,反而是慢慢熄滅,這也帶給了行星不同的未來。
紅矮星在不發(fā)生爆炸的情況下,周圍的行星依舊會圍繞著紅矮星進行轉動,只是因為紅矮星無法發(fā)出能量,所以行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將會發(fā)生一個巨大的變化,但是行星本身并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宇宙中大部分恒星都屬于紅矮星,這是質量決定的,那么太陽由于質量較大的緣故并不屬于紅矮星,而屬于黃矮星,太陽系中的行星會有不同的未來。
太陽內部的核反應要比一般的紅矮星要劇烈很多,隨著太陽內部的氫元素消耗殆盡之后,氫核反應就會減弱,到了這個時候氫元素被點燃,太陽的內部壓力和溫度就會快速上升。之后太陽就會不斷膨脹,最終變成一顆紅巨星。
太陽的膨脹會到哪一個地步呢?科學家有模擬過這個過程,根據(jù)太陽的質量進行推算的話,太陽會膨脹到恰好地球軌道的位置,也就是說水星、金星和地球都會被融入太陽中,至于太陽內部的另外五顆行星可以逃過這個命運。
紅巨星并不是太陽最終的結局,實際上太陽等到核聚變反應徹底停止后會變成一顆白矮星,白矮星處在一個冷卻的階段,太陽內部的熱量一時半會散發(fā)不完,冷卻的階段可能要持續(xù)上百億年,等到上百億年之后太陽就會演變成一顆黑矮星,那些沒有被吞沒的行星有可能會一直陪伴在太陽的周圍,也有可能會根據(jù)引力的改變脫離太陽的引力成為一顆流浪行星,這也就是太陽內部行星最終的命運了。
由于恒星質量不同,所以行星面臨的結局也是不同的,有可能會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也有可能面臨被解體毀滅的結局。甚至在恒星的質量超過了太陽三十倍之后,很有可能最終演變成黑洞,這個時候行星的下場就不會太好了。
這里是科學觀察站,關注我不迷路,將會持續(xù)更新一些科學類的小知識!
【圖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